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IP电影、特效电影、鸡汤电影、青春电影大行其道。
不过,除却上面那些也有一些电影类型在重新地回温,蕴酿。
比如,黑帮影片。
前年的《老炮儿》,去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都是透过“黑帮”这一载体诉说对时代和情怀逝去的缅怀。
如果把眼光放到上世纪末,黑帮电影可说的就更多了。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周润发的亦正亦邪写出主流黑帮电影的史诗。
而今,黑帮电影经过世纪初的寂寥,再到现在的慢慢回温,是让人惊喜的。
最近又有一部黑帮电影出现,格局不大,但你可以看出,该片是有野心的——
《打狼》
对黑帮电影的塑造,有三点很重要:人物,情节,环境。
我们先来谈谈人物。
先来看片名,光是电影名就让人疑惑,“打狼”是什么?
其实“打狼”源于东北话,有“最后一名、垫底、掩护”的意思。
放在电影里,就是黑帮里的“小弟”。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剧的一大特点了,五湖四海的方言皆有之,东北话独大。
还别说,东北话在这片里放在每个人身上,都展现了不同的人物特质。
MC天佑饰演的小混混,一口东北话说得含糊却顺溜。
不纯正,却流利,夹杂着各个地方的口音,插科打诨,一个活脱脱的马仔形象就出来了。
日兔哥哥扮演的冕哥,一口东北话说得字正腔圆,又自带邪气。
关键时刻的一个眼神,一个抬头,就能把人震住。
开始其貌不扬,后来越看越觉得,黑帮大哥就是要这么深藏不露,平时怂到家里去,必要时就能立马掏出枪来。
一转眼,东北话到了那些黑帮老油条那儿,就变得腻味、油光蹭亮。
下流话、黄段子信手拈来,交易场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东北人的豪迈爽气荡然无存,只剩下浑水摸鱼的老奸巨猾。
而东北话到了傻强那儿,又变得圆滚滚、傻乎乎。
用语言塑造人物,服。
说完人物,咱们再来看情节。
《打狼》的故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逗逼小弟逆袭的故事。
有看点。
看点在哪?其实还源于对人物本身的塑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来看天佑这个人,吊儿郎当,爱插科打诨,偶尔不太着调。
单看大多数时候,他都是靠谱的。
重情义,看到没钱给孩子治病的大壮,也想着关照他,一点没有普通马仔们唯利是图的秉性。
爱家庭,关键时刻他最顾念的,还是爱人和家人(尽管没有血缘关系)。
能吃苦,上一秒电话里他还风风光光说自己在度假,下一秒镜头切换到他萧瑟蹲在田地里的情形,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感慨。
有计谋,能看准一个人的弱点,然后往死里戳他。
最后天佑如何逆袭霸道老大就不剧透了,这个打狼的小逗比其实是很有头脑的!
除却天佑,片中另外几个两面派人物也非常有意思。
导演先把观众带进圈里,等你以为自己走出来的时候其实正在陷入另外一个圈,悬念营造出色。
反转一波接着一波,服。
最后,我们来说说黑帮电影必不可少的环境刻画。
在《打狼》里,有天佑这样深陷漩涡之中,由开始的被动,到一步步掌握自己命运化为主动的逆袭式小人物。
有冕哥这样把别人统统注入水泥,再把人活埋的心狠手辣式大哥。
更有人前油腔滑调,背后黑吃黑的黑帮群像刻画。
当然,暗黑人像有,温情人像也有,片中也不乏像小美、刘妈这样边缘村土人物的细腻温情刻画。
《打狼》格局不大,并没有想通过一部片子展现出一场黑帮风云的波云诡谲。
而是以小见大,通过边缘小人物的摸爬滚打唱起一首关于黑帮的短歌。
电影嘛,百花齐放、恣意生长才更好看。
我们迷恋《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宏大,喜欢《老炮儿》的情怀,是否也可以接受《打狼》的小小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