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小吕厨房美食芝麻烧饼(芝麻烧饼视频)

sukai 2024-06-03 101

蟹壳黄之名

  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蟹壳黄是有咸甜之分的。一般甜的做成圆形,馅料主要是猪油白糖、豆沙、枣泥等等;咸的为椭圆形,馅料是葱油、鲜肉等等。

  与苏式月饼不同的是,蟹壳黄用的是发面油酥皮,馅料不在多,只为搭点味道。好吃,主要在于酥香的面皮,还有满满的焦黄芝麻,仿佛只只蒸熟的蟹壳一般。记忆中,老底子的蟹壳黄总是咸甜适口,皮酥香脆,有人写诗赞它“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

  “明酥”与“暗酥”

  老上海带“酥”的点心绝不在少数,也有“明酥”、“暗酥”一说。比如绿波廊里著名的“三丝眉毛酥”,听说这是绿波廊1979年开门时就沿袭至今的招牌点心。像眉毛酥这种酥面在外的叫“明酥”,而内藏酥面、外覆芝麻的油酥大饼之流就叫“暗酥”,比如蟹壳黄。

  

眉毛酥

高雅而市井的蟹壳黄

  老早底,那种老式烧饼摊是常有卖蟹壳黄的。蟹壳黄就是高级的迷你芝麻烧饼,不过现在大都改用烤箱制作。北方的烧饼常为果腹垫饥的主食,有一番大块朵颐的豪情;而江南的烧饼,则讲究一个精巧,所谓点心,点到为止,是锦上添花的。天冷了,在摊头上买一只刚出炉的蟹壳黄烧饼吃,热乎乎,香喷喷,满地撒芝麻。

  如果单单解释“蟹壳黄即烧饼”这样宽泛的一句也并不妥帖,就好似将玛丽莲·梦露单单注释成一句“外国女人”一般。蟹壳黄源自苏北淮扬,和江苏泰兴黄桥镇的黄桥烧饼是一个种。

  张爱玲的《小团圆》里写九莉:“这天晚上在月下去买蟹壳黄,穿着件紧窄的紫花布短旗袍,直柳柳的身子,半卷的长发。烧饼摊上的山东人不免多看了她两眼,摸不清是什么路数。”旗袍配蟹壳黄,上海女人与山东男人,配也不配?

  蟹壳黄恰当地体现了淮扬点心“蓬松与柔韧相辅,酥脆与绵软对成”的精致妩媚,吃起来细腻而不油腻,最得细巧的上海人欢心。每次吃蟹壳黄都要非常当心,手掌弓起来侯在下巴处,免得芝麻与酥层雪花般落下,一边吃一边心疼。

小身材也要有讲究

  蟹壳黄该是一份四只,大了反而不宜。我很爱吃蟹壳黄,一口气四五只不在话下!蟹壳黄口感层次丰富,却又不像大饼那样一吃就饱。

  蟹壳黄要好吃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一定要酥脆,但酥皮又不能够一咬就散。甜的蟹壳黄吃起来要满口香,咀嚼时不可有粗糙硌牙的砂糖颗粒口感,里面的糖水不能烤到干。要做到糖水滋出来,恰好将融未融地化在了酥皮里,但不至于湿到让饼没有骨子。

  而咸的蟹壳黄要吃起来猪油香和葱香并存,还可以吃到一口湿软的小葱白段。还有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就是有芯子的那层要不偏不倚在正中间。最理想的状态是芝麻的那层与底边那层到达中间的距离一样。

  蟹壳黄这种点心,那些来头很大名气很响的店反而不如一些小摊小店做得美味。早前西宫未拆迁时,有家“实惠点心店”,卖的蟹壳黄很好吃,一块钱一个,热乎乎的。一杯咸豆浆配一只甜蟹壳黄,或者,一杯甜豆浆搭一只咸蟹壳黄,有甜有咸,滋味丰富。

小吕厨房美食芝麻烧饼(芝麻烧饼视频)

吴苑饼家的蟹壳黄也是老上海的最爱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