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青白江软件开发公司(青白江软件下载)

sukai 02-13 129

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坚韧、顽强、刻苦、勤奋,仍能走向成功。

杨小渝

生于1968年8月

北碚人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材料基因信息技术实验室主任

  

一种新材料从最初发现到最终工业化应用,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例如锂电池从最初研发到投入应用经历了20多年时间。

然而通过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预测满足某种性能的材料需要何种晶体结构,然后直接进行合成,这一过程可能只需要几天时间。这势必大大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

去年11月,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材料基因信息技术实验室,杨小渝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牵头研发推出的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就具备这种强大的能力。

杨小渝是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科研信息化研究方向的博士后,他原本可以留在英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是通过“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到香港定居,但他选择了进入中科院,立志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

  

  扔掉“铁饭碗”南下深圳闯荡

1990年7月,在西安工程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杨小渝回到出生地北碚,进入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工作。

一年后,他却想把这个“铁饭碗”扔掉,去深圳闯荡。父母认为儿子太过荒唐,工程师的工作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但杨小渝有自己的理由。

他有个同学在深圳一家做投融资业务的英资企业供职,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而他在研究所一个月工资大约只有100元。“我觉得自己年轻,应该出去闯闯,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1年9月,杨小渝辞职到深圳找工作,但自己本科学的企业管理工程,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所以过了整整两个月,他才在香港(深圳)精密有限公司谋到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职位,从事数据库系统开发。

“所幸本科最后一年,学校开了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让我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技术,才能获得这份工作。”杨小渝感叹。

正是因为这份工作,杨小渝对计算机的兴趣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3月,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剧增。他回到重庆,组建了一家小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发软件、销售计算机硬配件、提供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等。

这以后,杨小渝看到互联网发展势头越发强劲,认为自己应该暂时把公司业务放下,出国学习更加先进的IT技术。“当时IE浏览器、雅虎浏览器这样能快速搜到海量信息的搜索引擎被广泛使用,这让我意识到互联网蕴藏的巨大潜力,当时想,未来人们在互联网上聊天、购物有可能成为现实,所以我想去深造,让自己拥有实现这一切的本事。”

  

  一步一步成为剑桥大学博士后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1998年,他把公司业务交给朋友帮忙打理,自己一心一意准备出国留学。

但这并不容易,他要自己准备材料、联系学校等,最大的难题还是他的英语没过关。“大学毕业后近8年几乎没碰过英语,第一次托福模拟考只得了300多分。”

杨小渝到川外进行了3个月英语强化培训,是班上最刻苦的学员。培训后,他正式参加托福考试考了578分,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英语顺利过关,杨小渝收到来自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德蒙福特等5所英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因为德蒙福特大学能提供3000英镑奖学金,杨小渝选择到这所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2000年9月,杨小渝的留学生涯开始了。在德蒙福特大学,繁重的课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课程设计、测试、论文……

硕士毕业以后,杨小渝并没想马上回国,他想先留在英国积累工作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

于是,他辗转曼城、伦敦、爱丁堡等城市,但那时他工作都没有着落,眼看签证就要到期,再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国。

就在这时,德蒙福特大学机电一体化研究中心为一个大型欧盟课题招聘研究人员,杨小渝面试成功。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002年,德蒙福特大学为他提供全额博士奖学金,他顺利成为德蒙福特大学的在读博士。白天工作,晚上进行系统工程专业的博士课题研究。

青白江软件开发公司(青白江软件下载)

2005年年底,博士论文答辩还没开始,杨小渝就已经通过剑桥大学面试,进入剑桥大学进行科研信息化方向的博士后研究。

  

  研发推出国内首个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2010年,杨小渝获得批准可以通过“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到香港定居,但他还是选择回祖国大陆。“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在大陆更有用武之地。”

2012年8月,杨小渝通过中科院海外优秀人才“百人计划”,进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回国后不久,杨小渝发现国内还没有一个能加快新材料研发速度的平台,虽然国外已经有了,但国外平台并不对中国公开关键的材料数据,所以他希望能研发出属于中国的新材料研发“加速器”。

同年12月,杨小渝为此成立了课题组。但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光有计算机背景远远不够,物理和材料专业要精通,软件研发水平也必须很高,这种交叉学科人才在国内相当稀缺。“我们在网上发布招聘启事,拜托朋友帮忙推荐,参加招聘会进行现场招聘……各种方法都用尽了,花了半年时间,才招到3个符合这样要求的人员。”

要保证研发顺利进行,人手并不够。

万般无奈之下,杨小渝不得不降低录取门槛,只要在物理或材料某一方面研发能力优秀的人员,就可以进入课题组,课题组再对他们的编程能力进行提高。

在杨小渝的努力下,2015年11月,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Matcloud2.0研制成功。

2016年6月,课题组被中科院升格为材料基因信息技术实验室,他成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成员也增加到了12人。

如今,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升级版平台Matcloud3.0也基本完成,今年将被大规模推广。“这个平台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所以我们打算吸引风投,以后用商业化模式来运作。”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在外打拼多年,杨小渝对家乡念念不忘,2013年至2015年间,他先后到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师生作材料信息学方面的报告。

他希望能帮助重庆的新材料研发迈入信息化时代,加快新材料研发速度,“因为材料是工业的基石,所以新材料研发的速度应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转自:重庆晨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