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后反思的简单介绍

sukai 2023-10-05 132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在南大文学院读书是一种怎样的绝佳体验?

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让无数学子心向往之?

为什么这里成为小伙伴们毕业之后最想念的地方?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今天,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探访这座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积淀的学术殿堂。

01

  百年文薮 渊远流长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渊源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52年,由汇文书院等基督教书院发展起来的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一百多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如李瑞清、黄侃、吴梅、胡小石、陈中凡、方光焘、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先后执教文学院。进入21世纪,文学院师生坚守“斯文在兹”的使命,秉承悠久而卓越的学术传统,不断提升科研与教学水平。经过几代师生的艰苦创业和奋力开拓,文学院形成了坚持真理而不追逐时尚的学术精神和朴实、严谨、创新的学风,缔造了学院百年的光辉历史。

  

  原中文系办公楼,系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任教于金陵大学时的旧居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杨宗义楼

  02

  学科健全 实力超群

文学院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学。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下设七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戏剧和汉语国际教育。上述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文学院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各学科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年均达150篇左右,出版专著年均50多部,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0多项。目前拥有“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古典文献研究所”等3个省部级研究中心。设有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5个,包括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域外汉籍研究所和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本学科还陆续建成了一系列能够引领本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平台,为不断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文学院建制表

  03

  名师风采 大家云集

汪正龙

汪正龙,1965年3月生于安徽南陵,文艺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及西方美学。著有《文学意义研究》、《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等。 研究课题有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2014,11BZW002)、马克思与20世纪美学问题(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009-2011,09JHQ036)、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形式(江苏省社科一般项目,2007-2009,07WXB004)、马克思与当代美学(江苏省社科一般项目,2001-2004,J3-021)

李昌舒

李昌舒,1972年生,安徽肥西人。文学学士(1995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2001年,安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哲学博士(2004年,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2005-2009)。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出处问题的哲学基础及其美学意蕴研究”(2010-2015)。著有《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一书。

顾黔

顾黔,1963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美大型合作研究项目中方首席专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学、方言地理学,主要著作有《通泰方言音韵研究》、《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研究》等。

罗琼鹏

罗琼鹏,男,1981年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荷兰乌特列支(Utrecht)大学语言学研究院学习,2009年6月在北京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澳大利亚麦考瑞(Macquarie)大学语言学系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曾先后受聘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访问助理教授,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特聘副教授等职。罗琼鹏老师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上研究东亚语言的理论语言学权威刊物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一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项。研究兴趣:形式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现代汉语语法。

沈阳

沈阳,1955年出生于上海。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语法语篇分委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专家组评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人社部汉语能力测试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句法学、汉语语义学及语言学理论。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等。

张玉来

张玉来,男,山东临沂人。先后获得山东师范大学(1984)、山东大学(1987)、南京大学(1998)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评为教授。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山东师大教授、苏州大学教授、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任客座教授、台湾东海大学访问教授等。多次赴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倡导“汉语历史音韵学高端论坛”。主要从事汉语史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论文70馀篇。

马清华

马清华,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教授,汉语教研室博士生导师(1.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方向,2.对外汉语研究方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代汉语和语言学专业,主攻语义学和句法学。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MACROLINGUISTICS》(ISSN 1934-5755)杂志主编。

主持国家课题1项、部级课题2项。在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独著著作7部。论文主要发表于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民族语文、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修辞学习、华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宁夏社会科学、山西大学学报、南师大学报、东吴外语学报(台湾省)、中国学术年刊(台湾省)、中国语研究(日本)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详文摘录或《中国学术年鉴》评介。

魏宜辉

1971年1月出生,200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就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持项目两项: 1、教育部2013年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战国简帛文字讹变研究”,批准号:13JHQ037。 2、江苏省2013年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见战国秦汉简帛用字综合研究”, 批准号:13YYB003。参与项目一项: 3、参与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研究所的重大课题“西周金文重器铭文汇编”。代表作《楚系简帛文字形体讹变分析》,该论文通过对楚系简帛文字中讹体字例的分析,探讨了汉字古文字阶段形体演变的一些特殊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讹变现象的成因,以探求讹变现象背后对文字形体发展演变起着支配作用的一些因素。

程章灿

程章灿,1963年生,福建闽侯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现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校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石刻与艺术文献、国际汉学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出版论著译著二十馀种。

曹虹

曹虹,1958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1-1992)、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外国人教授(1997-1998)。曹虹教授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骈文学会会长。参与主编《清代文学研究集刊》。 曹虹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佛教、域外汉文学。专著有《阳湖文派研究》、《洛阳伽蓝记释译》、《慧远评传》、《清代常州骈文研究》(第一作者)。

武秀成

武秀成教授,安徽利辛人。1959年3月生。1982年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杨明照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后师从徐有富教授专攻目录学,获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受聘为韩国庆州东国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至2012年任文学院副院长、文献学系主任。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献学系主任。2013年受聘为韩国外国语大学专任教授。

武秀成教授已出版的古籍整理研究著作有《旧唐书辨证》、《陈振孙评传》、《嵇康诗文》(译注)、《隋书》(译注,与赵益合作)、校订本《册府元龟》(副主编)等。发表论文有《〈汉书·儒林传〉梁丘易传承祛疑》、《〈汉书·百官公卿〉表史例发覆及史文订误》、《〈旧唐书·经籍志〉考校举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探源》、《〈直斋书录解题〉佚文辨正》等三十馀篇。

赵益

赵益,男,1965年2月出生,祖籍江苏南通。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出版著作8部,参编3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主要著作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古典研究方法导论》、《六朝隋唐道教文献研究》。 研究课题有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道藏中的唐代资料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民间社会的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徐雁平

  

徐雁平,1968年11月生,湖北浠水人,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9项,先后出版《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三联书店,2012)、《清代家集丛刊》(第一主编,古籍整理,201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新闻出版总署,2010),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2012),首届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2013),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2016)。2015年入选“南京大学登峰人才计划(B)”。

莫砺锋

莫砺锋,194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著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唐宋诗歌论集》等。

张伯伟

张伯伟教授,1959年1月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士(1982)、文学硕士(1984)、文学博士(1989)。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1992),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特邀研究员(1997),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客座教授(2000-2001),韩国外国语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台湾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7-2008),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8-2009),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2011)。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2014)。张伯伟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诗学和域外汉籍研究。

徐兴无

徐兴无,男,1964年7月19日生于江苏扬州市。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士(1987)、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1990)、博士(1993)。1993年留聘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97年聘为副教授。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文学系主任。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0-2001)、香港科技大学田家炳访问学人(2009)、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部访问教授(2010)、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级研究院客座研究员(2011年11月)。担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文学研究》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著作有《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孟子》、《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谶纬文献与战国秦汉间文化构建”、“‘五经总义类’文献经学史研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汉唐通儒研究”等。

苗怀明

苗怀明,男,1968年7月生,河南平舆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90)、硕士(1996)、博士(1999)、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1)。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小说网(www.zggdxs.com)创办人及主持人。 已出版专著有《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中华书局2005年版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风起红楼》,中华书局2006年版 、《梦断灵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曹雪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英文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日文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话说红楼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韩文译本,韩国土垣出版社2015年版) 、《吴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者:戏曲研究十四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 。此外在《文学遗产》、《文献》、《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在《中华读书报》、《二十一世纪》、《书品》、《博览群书》、《藏书家》、《散文》等报刊发表随笔、书话等数百篇,其中有多篇被各类报刊转载。

金程宇

金程宇,浙江平湖人,师从陈尚君教授,于2001年复旦大中文系博士学位,专长为唐宋文献、域外汉籍研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教授。早稻田大学日本宗教文化研究所招聘研究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 著作有《域外汉籍丛考》,中华书局2007年版。 《稀见唐宋文献丛考》,中华书局2009年版。《东亚汉文学论考》,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 编著有《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全70册),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版,参与修订,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 译著有《距离与想像》,[日]浅见洋二著,与冈田千穗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卞东波

卞东波,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2000)、文学硕士(2003)、文学博士(2006),历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10),南京大学文学教授(2015)。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8—2009),日本京都大学客座副教授(2011),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2012年9月~2013年8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换研究员(201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14—2015)。著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凤凰出版社,2007),《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中华书局,2009),《宋代诗话与诗学文献研究》(中华书局,2013),《风月同天:中国文化与东亚文明》(与张伯伟先生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编著《日本汉籍图录》(与沈津先生合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译有《中国美学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中国古典文学的新视镜:晚近北美汉学论文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2009年,被评为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获南京大学-中国银行青年教师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得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学科研原创奖。2016年,获得南京大学杜厦奖教金。

丁帆

丁帆,男,1952年出生于苏州,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项目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丛刊》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扬子江评论》主编、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

论著有《中国乡土小说史》、《文学的玄览》、《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重回五四起跑线》、《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文化批判的审美价值坐标》《中国新文学史》《文学史与知识分子的价值》《中国新世纪乡土小说转型研究》《寻觅知识分子的良知》《“颂歌”与“战歌”的时代》等著作十余种。

自1979年至今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总计400多篇。散文随笔集有《江南士子悲歌录》、《夕阳帆影》《枕石观云》等。共发表散文随笔70万字左右。

已经培养博士生、博士后80多人,硕士生70多名。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项、一般项目5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一等、二等奖项7项。

王彬彬

王彬彬,1962年出生于安徽望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研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在功利与唯美之间》、《为批评正名》、《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城墙下的夜游者》等。

吴俊

吴俊,1962 年出生于上海。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著作有《鲁迅个性心理研究》、《文学流年》、《向着无穷之远》、《文学批评的向度》等,曾获中国作家协会、教育部、上海和江苏社科等颁发的各种奖项。研究方向主要有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和批评史、文学传播和文化批评、鲁迅研究等。

刘俊

刘俊,男,1964年9月出生,南京市人。苏州大学文学学士(1986),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1)。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受聘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5年赴美国Grinnell College任访问学者,2009至2011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学术兼职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等专著七种,译著《台湾文学生态——从戒严法则到市场规律》(合译)一种,主编、参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等教材数种。2014年组织团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功,任首席专家。

沈卫威

1962年2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文学博士,1991-2001年任教于河南大学,2002年始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胡适传》(1988) 《茅盾传》(1991) 《东北流亡文学史论》(1992)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1997) 《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1999) 《吴宓传》(2000) 《胡适周围》(2003) 《大学之大》(2007)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2007) 《望南看北斗:高行健》(2011)《大河之旁必有大城——现代思潮与人物》(2011) 《民国大学的文脉》(2014)。

李章斌

李章斌,男,1983年生,2002-200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2006-201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2011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学习。2012年始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任助理研究员。201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新诗,比较诗学 。 专著有《在语言之内航行:论新诗韵律及其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台北:政治大学出版社,即出。

傅元峰

  傅元峰,1972年生于山东临沂,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文学博士,副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诗歌等。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中国当代诗歌民刊研究”,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新生代作家研究”,国家社科项目“新诗抒情主体研究”等。曾于2008年赴韩国岭南大学任教一年;2014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访学一年。专著有《思想的狐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景象的困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余斌

  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文学博士,本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负责人。1978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该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书。

肖锦龙

肖锦龙,男,1960年生,甘肃人。1982届西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9届北京师大中文系硕士(导师:陈惇、刘象愚)。1991-1992赴美国康州中央大学英语系和人类学系进修。1996年赴英留学,1997年10月获英国沃尔克大学文学理论硕士学位(导师为国际著名比较文学专家苏珊·巴斯奈特),1998-2000年为伦敦大学法语暨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后现代主义专家、西方理论界权威杂志《批评探索》的十大编委之一、伦敦大学法语系主任曼修斯)。共出版专著3部,编著4部,发表论文40多篇。论著为国际莎学权威刊物《莎士比亚季刊》转摘1篇,国内《中国文学年鉴》引述2篇,《中国戏剧年鉴》引述1篇,《中国哲学年鉴》引述1篇,《北京社会科学年鉴》引述1篇,《新华文摘》转摘2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7篇,文摘2篇。引用率200多篇次。论文专著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 主持教育部后期项目1项(07JHQ0032),江苏省社科项目1项(08ZWD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13BWW047)。

董晓

199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94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94年~1996年执教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出站并留校,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兼职: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学术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等。

译著:《不合时宜的思想》(高尔基著)(合译)、《茨维塔耶娃文集》(回忆录卷)、《一切都在流动》等。编著:《圣徒抑或恶魔?——涅恰耶夫其人其事》群言出版社2008年。 专著:《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苏联文学发展历程论》、《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本质论》、《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

周安华

江苏盐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进入南京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先后赴美国贝茨大学、台湾艺术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长期或短期讲学、访问与交流。

现任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教育部戏剧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电视艺委会副主任、《电影艺术》杂志编委、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学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研究》、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项目《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的生成》、《亚洲新电影对中国电影强盛的启示》等。在北京、上海、台湾出版有:《现代影视批评艺术》、《电影艺术理论》、《中国新文人电视剧论析》、《深沉悲怆的生命旋律》、《当代电影新势力》、《电影大师研究》等著作,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研究》转载。曾获 “江苏省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江苏省十佳电视艺术家”荣誉称号。

胡星亮

胡星亮 浙江淳安人,1957年生。文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先后被评为“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中外比较戏剧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自完成《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思潮》(1995)、《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2000)、《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2009)、《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2013)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中国当代戏剧史稿》(2008)、《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2003)、《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1993)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获第二届(1998)、第三届(2002)、第四届(2006)、第六届(201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中国当代戏剧史稿》,获第十一届(201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李兴阳

李兴阳,男,文学博士,博士后。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常务理事,江苏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大戏剧论丛》编委。20世纪90年代由文学创作转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致力于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青春电影档案》(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西部当代小说史论(1976~2005)》(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0余项。

解玉峰

1969 年 10 月生,山东日照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自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剧、古代文学等文史方面研究。

  04

  师资雄厚 化育英才

文学院在职教师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江苏省各项计划和工程的教师亦不在少数。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超过50项,一些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工程和重大项目也被收入囊中,扩大了文学院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学术影响。

由周勋初教授主编的大型古籍整理成果《册府元龟》荣获2007年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

  

文学院创办的部份学术刊物书影

学院一直以国家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为重心,已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有政府机关、国家和省级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教学科研等。1949年以来,文学院培养的优秀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其中有的成为各高校和文学界的知名学者,如胡裕树、钱谷融、周勋初、叶子铭、董健等;有的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界的杰出人物,如著名作家叶兆言、赵本夫,著名编缉徐俊、吴泓等。

  05

  国际视野 交流广泛

近年来,文学院的境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并产生了主导效应,除了保持相当比例的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国际性的合作项目、学术会议、访学和境外讲学等活动外,由文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活动也明显增加。

目前,文学院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常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成为海内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城市语言调查学术讨论会”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域外汉籍研究所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奠定了该所在东亚汉籍研究方面的领军地位。此外,文学院创办了21种学术集刊和期刊,其中《文学评论丛刊》、《古典文献研究》、《跨文化对话》、《扬子江评论》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集刊,受到学界高度关注。

  06

  书香年华 精彩纷呈

文学院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及电子数据库、音像读物居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拥有海量图书近40万册,其中线装书45967册,善本541种。特色专业书库有古籍线装特藏库、三四十年代特藏库、文革特藏库、教师著作专柜、港台专柜等。电子图书阅览室配备有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史哲和社科综合专辑以及其他光盘读物和声像资料。资源丰富,阅读便利,爱看书的孩子们在知识殿堂里徜徉,不亦乐乎。

文学院图书馆阅览室

学生们在读书之余,也会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国际大专辩论赛,在“新世纪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在亚洲大学生数码电影制作,在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等竞赛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文学院学生长期活跃于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蒋公的面子》、《人民公敌事件》等话剧,被评论界视为中国戏剧界的奇迹。

《蒋公的面子》剧照。该剧荣获2014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

《人民公敌事件》剧照。该剧公演近50场,2014年应邀参加“中国文化艺术节”

此外,学院每周六在“南大黑匣子”放映独立电影,每年引进与世界同步的一流国际戏剧作品,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吟诗颂赋,众生喧嚣中寻得静谧,遍览群书,世间百相中体味人生。我们有承续千年的长度、有融通中外的宽度、有细腻纯朴的温度、有洞彻真理的力度,粉墙黛瓦,绿水青觞,才子佳人,融汇一堂,此时阳光正好,何不载诗载酒,缓行悠赏?

  未入选开放日的同学以及参加开放日但未被拟录取的同学可于7月初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推免系统开放后进行报名,预计9月中旬进行第二批推免复试。

  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后反思的简单介绍

了解更多文学院资讯请关注南京大学文学院网站

网址:http://chin.nju.edu.cn/

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

025-8683519(马老师,博士招生)

025-89689703(张老师,硕士招生含推免)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杨宗义楼

邮编:210023

来源:南京大学文学院

责编:李绍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