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语文课教学设计模板)

qiaoqingyi 2023-08-12 149

为什么是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提出中国教育的问题。他认为,系统工程分为部分、局部和整体,科学研究是部分和局部,社会发展是整体,是系统工程中最为复杂的部分,而人才培养的问题是社会整体系统中重要一环,现在教育的问题是在培养人才的方面评价标准缺失。

如果把整个教育过程比作是一堂课,“钱学森之问”比作是这堂课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这堂课自然会有千万种上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优秀呢?我们想,应该就是“大单元教学设计”思维了。

我们需要主题明确、目标明确、逆向设计;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实现“学—教—评”一致;我们需要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在解决“钱学森之问”这堂课上,我们整个的教育系统也就是这样做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明确了“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实施,紧接着新教材、新高考……一切都在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倒逼我国教育改革。

到了一线,“自主、合作、探究”的常态学习模式,“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和实施,“教—学—评”或“学—教—评”一体化的尝试,都在将国家的改革真正落地。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可以说是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标准。而这一标准的体现,核心就是在课堂主阵地。

展开全文

上好每一堂课,是拿下这一主阵地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教师要担当起这一份职责,就需要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这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意志的一线回应。

什么是

“大单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基于目前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所指的“单元”不是强调跨学科、跨学段、综合性的“大单元”,而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建构的最小的学科教学单位,“大单元教学”体现在对学科教学单元内容进行的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而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

如何

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具备以下特点:

系统分析:是指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整体设计:是指课时教学以前,要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单元,进行单元整体规划,以及整体规划下的课时设计。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逆向设计(评价早于活动设计)——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

我们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推广,我们立足于最前沿,在综合多个范本模板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了目前最优化的设计模板:

单元教学的

设计角度与模板

单元并非新课程的产物,若干篇选文按文体或人文主题组成一个单元,是我国百年来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师对此并不陌生,但缺少单元设计的意识与行动,导致了教学实践的“课时主义”(“课文主义”或“单篇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有必要开展基于“单元设计”的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的视点

其实,单元教学法在20世纪末就有过大面积实验,如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广东钟德赣老师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然而,这些以课型创变为抓手的单元教学法,因其视点的落伍已成为明日黄花,这警示我们: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单元设计应有新的视点。

(1)建构主义的视点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具有情境性与社会性,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017版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运用。

建构主义的单元设计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学习的,策划学生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案;二是整合的,将情境、任务、支架、协同、展示、反思六个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方案;三是真实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学习活动的优化,赋予课堂语文学习活动一定的‘真实性’”。

(2)深度学习的视点

“课时主义”常以文体特点为据,组织“单篇阅读+单元写作”,这样的方式极易导致浅层学习乃至虚假学习。单元设计追求深度学习,不是追求学习的高难度(如将学习内容从大学下移到中学,从中学下移到小学),而是追求“三高”。

一是高投入,即集中精力。单元情境、任务的设置,如杜威所说,能“让思想的多样性和变化汇成一条源源不断的潮流,流向一个统一的结论”;任务、活动之间的安排要做到连贯有序,因为“连贯要防止思维矛盾,集中则要防止分心”。

二是高认知,即高阶思维。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认知维度看,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忆、理解、运用,而在于分析、评价、创造。在单元设计中,虽不要求每一项任务、活动都是高认知的,但多项任务、多项活动综合的整体应维持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

三是高表现,即实践展示。以学习金字塔为参照,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学习内容留存率均在30%以下,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的留存率分别为50%、70%、90%。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单元设计要尽力让学生展示完成听说读写做等具体任务、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为此,单元学习不仅要做好情境、任务的设置,还要做好展示、反思的设计。

(3)逆向设计的视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材、考试、经验确定教学内容,并据此安排教学活动。这种设计在威金斯看来,常常陷入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与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缺乏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后者无以有效地促成学习真正发生。

为此,威金斯等主张应在课程单元设计上将习惯的做法进行“翻转”,作“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即按“逆向设计三阶段”(UbD)方式设计教学: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就单元设计来说,就是努力思考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证据(可见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单元学习的期望,设计导向能产生期望的学习行为;将评估镶嵌于学习行为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尝试性模板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需要创建一个适合语文课程的单元模板,为单元设计提供简便可行的支架。一般项目包括单元名称、设计者、适用年级与班级、课时等。

单元目标: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出发,描述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将达到的目标。

情境任务: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描述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与预期的单元目标保持一致。

评估设计:通过什么标准评判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设计评价任务(即学习成果与言语实践表现记录,如笔记、作文、演讲、测验)与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与预期的单元目标保持一致。

学习计划: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情境中的任务以达到预期目标。其中包括:有效活动的适当顺序,知识与方法的提示,阅读文本的清单与要求,获取资源的类型及途径,用于评估的证据收集、整理与提交,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要求,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等等。

学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梳理单元学习的收获与问题。

下面,就模板运用的关键问题作简要说明。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语文课教学设计模板)

(1)单元名称的表述

现行语文教材没有单元名称,单元设计时应依据单元目标,提炼一个简明醒目的名称,其中最好有动词性的词语,使之成为单元学习方案的“眼睛”,点明该单元学习的重心或中心问题。如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事物性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事理性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

(2)单元目标的来源与表述

单元目标的确定有四个依据:课程标准/学科素养的相关表述(目标与内容)、单元地位与单元特征、学情、教师经验。表述可以依据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外化表现),但不宜机械列举,力求简明具体、有操作性。

(3)情境设置与任务设计

将学生置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参与活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这是单元设计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美国教育界倡导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其关键也在这里。

单元情境应是微观的,需要借助关联、聚焦、条理化等策略,综合分析教材单元的定位、文本、资源等,寻找能获得杜威所说的具有“连贯有序”效果的情境。

情境中的任务,依据不同标准,有开放的与封闭的、简单的与复杂的、个人的与合作的、听说的与读写的之分。在单元设计中,还有一贯的(贯穿单元学习始终)与局部的。设计任务,既要考虑前文所说的目标、情境,还要考虑角色(行为者)、对象(交际对象)、产品(表现、结果)与评价标准等因素。

(4)评估设计

评估设计要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表现性任务,即学习成果与言语实践表现记录,如阅读笔记、作文、演讲、测验等;二是评价方式,按斯蒂金斯分类,选择与表现性任务相应的选择式反应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但语文学科应有更多的表现性评价,以促进深度学习。

两方面内容,在设计文本中只需作概括的交代,具体镶嵌于学习计划中。评估设计应与单元目标、情境任务等保持一致。

(5)学习计划

模板中列举的诸多内容,都是学习活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并非要求逐一罗列。推荐教师使用“课时计划”方式呈现,以减轻书写负担,其框架包括课时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等部分。其中,“学习过程”是三个先后相继的时段,整合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资源与评价等,“课堂学习”可以“任务”“活动”为名安排学习进程,“课后学习”可包括课时的作业与反思提示等。

(6)学后反思

传统教学不是没有反思,而是缺少有意识的反思设计与指导。教师需要将学后反思纳入单元设计,提供反思支架,与学生分享学习情况的信息,必要时进行补救学习。

课标新风向:大概念下单元整体教学的三大关键设计

崔成林: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来源: 校长派 中小学老师参考

编辑:胡屿娜

审核:王娜 覃晓玉

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网师”秉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