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国外气球教程网站(气球style)

qiaoqingyi 2023-06-24 304

也可加微信购买: 牛老师736491854

一.东北三省城镇收缩(马佐澎、李诚固、张平宇)

联系热点:第七次人口普查,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状况

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出现了明显的城镇增长与收缩分异现象,42.85%的县(市)发生城镇收缩问题。

增长型城镇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高级化。

收缩型城镇新型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经济竞争力不断弱化。

增长与收缩城镇存在密切的空间关联,增长型城镇一方面通过集聚效应不断吸取收缩城镇的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另一方面通过传统产业的空间转移加重收缩型城镇的经济转型压力。

城镇收缩程度由北至南呈高、低起伏状变化,由东至西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态势,并且加工型城镇收缩程度最高,工矿型城镇次之,旅游与口岸型城镇相对较低;城镇收缩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后、工业发展与市场需求错位、产业结构关联度低、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区域中心地的集聚效应5个方面,且作用强度依次增强。

依据经济长波理论与地方发展实际,东北三省未来将经历长期的城镇收缩过程。主动适应收缩,通过城镇精明收缩,对人口与经济要素进行优化重组,是东北三省未来发展应做出的战略选择。

这个素材怎么考?考什么?

1.哪些类型的城市在收缩以及措施

2.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城市化问题等

二.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张学珍,赵彩杉,董金玮,葛全胜)

展开全文

联系热点:粮食安全

当前耕地撂荒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1992-2017年全国范围内有撂荒记录的县(市)共165个,主要分布于南方,集中分布区呈逆时针旋转90°的“T”字型,纵轴自北至南贯穿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境内,直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横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贯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其中,湖南、四川、安徽有撂荒记录的县(市)数量较多,分别为24个、23个、21个,其次是湖北、重庆、福建、甘肃、云南,均超过10个。

“T”字型结构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大致以2010年为界,此前有撂荒记录的县(市)为102个,集中分布于沿长江中下游的东西向带状区域,形成横轴;此后新增63个县(市),集中分布于自甘肃东南部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地区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形成纵轴。

撂荒格局的形成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析出基本同步。农业收益低和劳动力不足分别是86%和78%的县(市)撂荒形成的共性因素。

考什么?怎么考?

1.从材料里找撂荒地的成因

2.撂荒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三.新疆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刘东伟,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王立新)

联系热点:新疆,外力作用

艾比湖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最低汇水中心,博尔塔拉河和精河 2条河流的尾间,南和西 、北三面环山,东部与准噶尔盆地相连。该地区表现为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常年多风,每年风速大于8m ·s 的天数多达 164d、最高瞬时风速可达 55m/S,20世纪 中叶以来,在区域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湖面急剧萎缩,在湖西北正对阿拉山口的大风区形成了面积约 150km 的现代 间歇性干涸湖底。逢春秋大风期,干涸湖底表层富含硫酸盐和氯化物的沉积物在阿拉山口强风驱动下剧烈风蚀,成为下风向广大地区盐尘灾害的源头,对天山北坡绿洲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干旱半干旱的干热地区,由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干盐湖及其类似地貌类型广泛分布。干盐湖地下水位浅,地下水矿化度高,每逢冬春之交的返盐期,干涸湖底及周边地区成为积盐中心,大风驱动下未结壳的松软盐层作为 “源”不断的输出细粒盐碱物质.盐分随风扩散严重污染大气 、水质,导致地表植被退化 ,并引发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适量的盐分沉积又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为生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本文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探讨以艾比湖干涸湖底为输 出源的盐尘沉积格局、沉积通量及其物质组成,围绕不同空间尺度上盐分的沉降量及其环境影响开展研究。

问题: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来源和动力

结论:

间歇性的干涸 、冻融及毛管作用加剧干涸湖底被风侵蚀。干涸湖底是盐尘的输出源,大面积松散富盐沉积物和强劲的风力是盐尘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四.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农业的范例:苇-鱼-蟹-菌模式(李晓宇, 刘兴土, 李秀军, 姜明, 杨富亿, 文波龙)

联系热点:生态农业,湿地保护

松嫩平原西部有盐碱化土地373万hm2,其中盐碱化湿地100万hm2,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松嫩平原的盐分主要来自周边山地岩石风化物和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当地地下水通过岩层松散空隙上升,并且蒸发强烈,故引起土地的盐碱化。

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开垦和放牧活动,使得平原下埋藏较浅的暗碱土被上翻成明碱土。

盐碱化湿地由盐碱化湖泡和盐碱化沼泽组成。

为了治理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苇-鱼"系统。

盐碱湿地"稻-苇-鱼"系统的种群多样性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提高。该系统中,稻田排水是苇田水源,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湖泡底泥还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

稻田的恒定水层具有抑制盐分集聚,淋盐洗盐的作用。

盐碱化较重的沼泽区,种植芦苇,吸收盐分。

湖泡,养鱼。

得到的效益:土壤肥力增加,盐分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收益明显,大气湿度增加,生物种类增加。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甲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据此完成1 ~ 3题。

1. 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原材料

D.劳动力

2. 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 )

A.降低生产成本

B.增加产品产量

C.提高产品质量

D.方便原料供应

3.推测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投资

B.提升企业形象

C.支持园区建设

D.满足客户需求

【答案】1.B 2.A 3.D

【解析】

1.根据材料“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说明其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大,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B正确。墨西哥与我国相比,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更具优势,故ACD错误,故选B。

2.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说明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这是目的,与国内建厂相比,在越南建厂并不能增加产品产量,B错误。而越南相对我国来说,经济相对落后,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等低廉,故与我国国内建厂相比,生产成本更低,A正确。CD错误。故选A。

3.材料“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说明在越南建厂主要是为了完成生产,这是目的,故入驻越南的S集团在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的主要是为了尽快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完成生产,满足客户需求,D正确。在修建厂房的同时再租用,投资成本会增加,与提升企业形象和支持园区建设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布局类型有: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

素材来源:

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4 ~ 6题。

4.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

D.作物熟制

5.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6.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D 5.C 6.A

【解析】

4.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原因,A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吉林主要位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故选D。

5.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6.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发展,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①③正确,A正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④错误,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东部季风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即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图1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城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1,完成7 ~ 8题。

图1

7. 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8. 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C 8.A

【解析】

7.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D。

8.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飓风是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台风和飓风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动区域不同。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素材来源:

【试题来源】国际开放专业期刊《Water》2018年第10期1480卷7-15页-《飓风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路易斯安那州香槟湾海岸线退缩率的多年分析(美国)》,doi号:https://doi.org/10.3390/w10101480,免费链接:https://www.mdpi.com/2073-4441/10/10/1480/htm.(说明:本次搜索关键为试题提供的经纬度信息)

卡米纳达-莫罗岬角位于新奥尔良以南,是北美海岸线退缩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段海岸线曾经是拉富尔什三角洲的一部分,在过去的1000年里被密西西比河遗弃。从那时起,卡米纳达-莫罗岬角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一些使用 19 世纪晚期地图的研究记录了该地区土地的重大损失。从那时起,该地区的海岸线已经向内陆撤退了几公里。尽管这条海岸线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退缩率,但有一些迹象表明,近年来,沿着卡米纳达-莫罗岬角的海岸线退缩正在加速。

香槟湾(29°6′56“ N, 90°10′40” W)是一个半圆形的沿海湖泊,位于富村港附近的卡米纳达-莫罗岬角的西南端(下图)。该湖是咸水,非常浅,中位数深度约为2米,香槟湾和卡米纳达 - 莫罗岬角的其余部分不受密西西比河或阿塔查法拉亚河的影响。

卡米纳达-莫罗岬角海岸线退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沉积物侵蚀大大超过沉积。

该地区海岸线退缩的另一个机制是海平面上升。

风暴是卡米纳达-莫罗岬角海岸线形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驱动因素,飓风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冬季风暴,但有足够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海岸线的剧烈变化。路易斯安那州沿海是飓风登陆的热点。包括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丽塔飓风(2005年)、艾克飓风(2008年)、古斯塔夫飓风(2008年)和艾萨克飓风(2012年)仅在过去几十年中就影响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因此,风暴在海岸线的形态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香槟湾的海岸线撤退在35年期间并非一成不变。实际的退缩距离每年都有所不同,在某些年份观察到轻微的消退。最早的时期,即1983年至1989年,海岸线平均退缩率约为8米/年。湖中心的退缩率低于两端。从1990年到1999年,平均退缩率略有提高,达到约8.6米/年。在此期间,湖的东北端的海岸线退缩量大于西南端。从1983年到1999年,海岸线的退缩似乎基本上是线性的。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9 ~ 11题。

9.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10.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11.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答案】9.B 10.B 11.C

【解析】

9.据材料可知,杭盖草原为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选择有山地的地区南坡即阳坡越冬,相比北坡而言,一方面日照时间较长,光热条件较好,另一方面,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较温暖,B正确。山地的水源、食物相比浅丘和河谷没有优势,AC错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猎人以狩猎为生,故围猎场所与游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0.杭盖草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A错误。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缓坡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下径流更丰富,D错误。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比较小,与陡坡相比,缓坡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更小,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少,土壤蒸发较弱,水分条件更好,牧草生长更茂盛,B正确。故选B。

11.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洞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杭盖”是森林边缘的优质牧场。有河流从密林深山中发源,滋养山下的草地,山林、河流与草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牧民眼里天堂般的杭盖。在蒙古高原连同周边的广阔地区,有几个较大的杭盖,比如蒙古国东部的肯特山、西部的杭爱山周边,蒙古国、俄罗斯与中国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地区,还有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附近。

素材来源: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杭盖的意思是森林中的草原,山林中的草原,周围有高山,山上有河流发育,森林较多,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相对周边地区,该地温暖湿润,草类茂盛。老鼠一般喜欢在视野开阔的地区,以观察天敌,草越低矮,越稀少,越容易有鼠害。

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必做题,第43、44题为选做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4示意瑞士的地形。

图4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6分)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8 分)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分)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4分)

【答案】

(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解析】【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气候、工业、地形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2)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地形高峻,大宗货物运输成本高,难度大,低原料消耗的的工业占地小,运输方便,同时又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损耗。

(3)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经济发达,资金和法律相对完备,中立国家不会轻易遭遇战争,并且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客户更愿意在瑞士享受金融服务。

(4)一个区域想要发展,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强行违背自然环境造就的区位条件,故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法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众多投资人看重的点。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02年4 ~ 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 ~ 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图5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5

(1)推测当年4 ~ 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6分)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 ~ 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6分)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凤堰古梯田,是目前已发现的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在总面积约800公顷的古梯田保护区内,分布有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修建的古建筑民居群落、古寨堡、古庙宇、古堰渠、古塘坝等文物遗存。2019年,凤堰古梯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梯田为“展品”,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展厅”,凤堰古梯田被打造成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活方式、促进村镇科学发展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提出该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答案】

完善景区规划、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对古建筑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尽可能保证新建设施与景区景观相融合。倡导绿色旅游,普及旅游文化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游客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制定景区相关环境保护条例与惩罚制度,评定该“生态博物馆”的环境容量,对人口数量的容纳程度,限制客流量。

【解析】【分析】本题以陕西凤堰古梯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旅游资源保护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据材料可知,凤堰古梯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不仅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的保护和展现,也可以让游客深刻领略到古文化的独特魅力。开放式“生态博物馆”的开展,更加需要景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客流量的掌握。绿色旅游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普及环境保护相关教育,提升游客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对于开放式的旅游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4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

来源:工业直接排放、流域内地表和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湖中,长期难以降解、以及食物链的富集。

样品种类与位置:流域内土壤、注入湖泊的地表水、地下水、湖底淤泥、湖泊食物链中各级生物体内样本以及湖泊水、下游河水、入海口处等。

原因:多氯联苯曾经广泛使用并污染,并且难以降解。除了直接污染湖水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也有可能迁移带到湖中,经由食物链逐渐富集。也有可能随着湖泊出水口,将污染物排放至下游河流和海洋当中。

【解析】【分析】本题以环境污染、多氯联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多氯联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难溶于水,极难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除此之外,对人类身体也有很大影响,2017年被世卫组织归于一类致癌物清单中。焚烧法被认为是目前对多氯联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必须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不能随便燃烧。多氯联苯多用于电力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等,被工业生产排放。并且其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进行长距离动态迁移,如水、土壤等。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乙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表1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10~2020 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国外气球教程网站(气球style)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图1),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 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4~6题。

4.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 D 5. B 6. B

【解析】

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另外,通过“出租牧场 ”“牦牛入股”“牧民受雇”,牧民家庭获得了租金、分红、工资收入,故D项正确。

第5题,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关键词,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注册商标”则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

第6题,这是一道非常生活化的题目,也是新高考的方向,利用教材所学知识可能根本无法解答,需要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起来,网上的答案争议也较大。答题之前,咱们先看看有关当雄的新闻。

【专家评价】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

【官方解析】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展示了时代新貌。

【新闻链接1】秋来牧民割草忙 牲畜越冬不用愁

http://www.dangxiong.gov.cn/tscg_1410/202110/t20211008_3900786.html

【新闻内容】按照传统,广大的藏北牧区入冬之际,收割网围栏内的青草,以备冬季下雪或春季接羔育幼时节喂养牲畜。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牧区草场建设,帮助每一户牧民的草场进行网围,使得草原得以保护。走进宁中乡堆灵村草原,到处能看到秋收的景象,牧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牧民们边割草边聊家常的声音回荡在蔚蓝的天空下,骄阳的余晖贴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弯曲的身影与草捆相互交织,微风拂过,青草的芳香夹杂着阳光的味道让人迷醉。

关键词:“收割网围栏内的青草,以备冬季下雪或春季接羔育幼时节喂养牲畜”,对应选项②;“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牧区草场建设,帮助每一户牧民的草场进行网围,使得草原得以保护”,是否可以对应选项①?

【新闻链接2】当雄县净土牧场引进“牧草智能化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s/uTLJyMASoiVCyf2WRAqXLQ

【新闻内容】近日,记者在当雄县净土牧场了解到,这里的牦牛可以吃到牧场自己种植的新鲜牧草,这种牧草以高效、节能的方式种植不说,它的营养价值丰富,且能有效增强牲畜免疫力,防治包虫病等。原来这是我县净土牧场引进的“牧草智能化技术”,该技术主要进行工业化有机牧草的生产,工厂内的生产系统,采用生物营养液无土栽培,通过智能温控、自动微喷浇灌、LED灯光照射等,满足种子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条件。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一周时间内,约1吨的种子可产出优质牧草8至10吨。“牧草智能化技术”的生产不受天气、季节、气候的影响,冬季也可以给牲畜提供新鲜的牧草,可以解决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且可满足大规模养殖基地的牧草需求,是真正适合我县实际,符合净土牧场养殖需要的举措。

综上上述素材,感觉②③是最好的,但是①好像也说得过去,实在纠结。

另外还有很多老师选择了“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目前无法查到相关资讯,仅从地理角度分析的话,感觉也说得通,但要注意这里是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邻近农区可能远在几百公里以外,是否要考虑运输成本呢?

综上以上信息,选项B应该是最合适的。

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2,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 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 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 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 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答案】7. A 8. C

【解析】

第7题,本题也是一题有争议的题目,首先需要判断1958年7月洪水过程曲线的走向是从O到P,还是从P到O。题干告知图示为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图,且时间在7月,因此可以判断洪水过后的水位仍然高于洪水前的水位,因此该曲线应是从O到P的变化,这是本题判断的关键点。据此即可判断,此时O点水位上涨,而P的水位则处于回落阶段,排除B、C项;再根据水位与流量的数据对比分析,O点在低水位产生的流量与P点高水位的流量一样,则说明O点流速更快。故A项正确。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项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项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项错误。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3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1 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第9题,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往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说明当时风向为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因此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项正确。

第10题,由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海陆风规律——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夜间,陆地气温低气压高,而图中显示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白天,陆地气温高时气压低,近地面盛行偏东、偏南风,说明海洋偏西南。综上所述,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

第11题,材料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盛行风的影响较小,从大范围气压场判断,当日该市所处气压梯度较小,可排除A、C项;判断气压梯度南北差异,就需要从近地面上升到高空判断,题干关键词“背靠丘陵”,说明近地面的风向受到地形影响较大,无法准确判断南北;而图示在高空500—1000m范围内受地形影响小,风向更能真实反应气压场特点,高空偏北风势力强,说明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项正确。

素材来源:

【参考材料】论文“厦门地区海陆风环流观测及特征分析_荀爱萍”

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必做题,第43、44题为选做题,共5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 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 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图 6 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6分)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6分)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4分)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解析】本题以以色列对淡水资源短缺所采取的措施为设题材料,涉及水资源、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第(1)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据图分析,海水淡化厂随海岸线分布在西部,空间分布不均,但海水资源丰富。以色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向东降水减少,但此地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的需水量很大,只依靠降水难以满足需求,海水淡化市场广阔。以色列作为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资金和技术。供水主管道在其附近,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第(2)题,海水淡化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配建天然气发电厂,使得能源供应得到保障。淡水生产便更为稳定。而降低了进口能源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间接避免了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提高本国自给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两厂共用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与建设投资。同时天然气发电产生的污染也较低。

第(3)题,此地气候整体比较干旱,但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大。所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最直接因素。此外,纳入国家供水管线,既保障了国家用水安全,又统一调度避免浪费。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水淡化工厂也可以卖出自己的淡水,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4)题,大量淡水如果不存储,则可能存在浪费,而存储淡水,也说明以色列对于海水淡化产出的淡水的销路有保障。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以延长产业链。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蓄水库的存在使得海水淡化还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保障国家用水安全的同时,使得在政策角度,国家对于该产业更加支持。

【答案】

(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解析】本题以海岸线变化为背景,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及原因、陆面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第(1)题,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第(2)题,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第(3)题,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第(4)题,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答案】

(1)冰盖消融,更多液态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岩层承压减轻,垂直方向反弹抬升。当海平面上升超过陆面抬升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超过海平面上升时,海岸线向海推移。

(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反弹抬升,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基岩海岸,且阿拉斯加海岸地处海岸山脉一侧,河流短小流急,输沙总量小,流水侵蚀、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较弱;区域人口密度较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有限。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地处冰盖消融区外围,(在地壳均衡作用下)地壳构造沉降,海平面上升。

(4)甲站区域西侧临海,海平面下降表现在水平方向为海岸线向西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表现为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

在旅游景区,观景台被称为“凝视景点的窗口”“站在风景上看风景的平台”。而观景台有时也像广告牌,告诉甚至“规定”旅游者从这里能看到的典型景色。

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风景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旅游景区观景台为材料设置考题,涉及旅游地理相关内容,考查考生对旅游地理相关知识的掌握。

观景台的设立,本质上是为游客提供最佳的观赏场地,在使用的过程中,独特的形象形成品牌并演变成为景区的景点之一。观景台相关设施的完备,也提高了景区的接待服务条件。适当的约束了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干扰。却也限制了游客的观赏角度和活动范围,缺乏游客对于景观的独特认知,有些观景台的设立与景观的整体不搭配,破环了景观的整体美观度。

【答案】

有利影响:为旅游者提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观赏方位和角度;利于塑造风景的典型形象,形成品牌,提高知名度;观景台本身可能在形态、位置、景观方面突出,也是景点之一;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提高接待条件;约束了游客肆意扩大游览范围对环境的干扰。

不利影响:限制了旅游者观赏的角度和范围;不利于游客以情观景,缺乏个性化体验;部分观景台与风景格格不入,破坏整体景观的和谐。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10分)

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呼伦贝尔草原牧草生长为材料设置考题,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化物,导致的氮沉降物进入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使禾本科牧草获得了充足的氮素,有更大的生长空间,长势迅速,得到改善。而对于豆科牧草来说,氮素的增加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禾本科牧草的长势改善又使其多样性减少,覆盖度降低。总体而言,氮素增多,两侧牧草地多样性增大,但豆科牧草的减少,使禾本科牧草等杂草类增多。

【答案】氮素含量增加,不再成为当地土壤牧草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禾本科牧草能够获得相对充足的氮素供应,长势改善,能竞争到更多的生长空间,覆盖度和多样性提高;豆科牧草在种间竞争中的优势减弱,部分资源被禾本科牧草侵占,覆盖度和多样性减小。总体上,群落结构改变,多样性增大,但优质的豆科牧草减少,杂类草增加。

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后面有各选择的网络投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图1)。据此完成1~2题。

图1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判读,甲模式主要交通流集中在一般城市,对区域中心城市无集聚作用,选项A错误;乙模式主要交通流在区域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对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可起到促进作用,选项B正确;乙模式区域中心城市较多,且交通流也互有进出,分散了集聚作用,选项C错误。第2题,据图分析,丙模式显示三个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大小不同、车流数量有差异,可判断不同城市的等级有差异性,选项D正确。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3~4题。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图2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3~4题。

图2

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第I阶段河床纵剖面形态起伏平滑,说明原始河床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且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多滑坡、泥石流等,故选项D正确;选项A、C作用下的河床,地表起伏会比较大,应排除;选项B描述的“阶段性下切”,会导致河床成阶梯状,排除。第4题,第II阶段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显示,该处地势逐步抬高,说明不断有沉积作用,故淤积大于侵蚀,选项A正确。

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对流雨多发,会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①错;山谷中谷风环流较强,谷地的汞易被带到上空,大气汞含量增大,②正确;午后气温高,植物蒸腾作用和地面蒸发作用都较旺盛,导致大气汞含量增大,④正确。选C。第6题,秋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南下冷空气频繁,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会稀释空气中的汞含量,从而导致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选项B正确。其他三项只会影响大气汞含量,不会影响大气汞含量的变化幅度,应排除。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7~8题。

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答案】7.A 8.D

【解析】第7题,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4月16日期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了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运动角速度先增大再减小,选项A符合题意。第8题,驻留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两地以南,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与两地纬度差一致,故选项D正确。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 2016 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图3示意该地区1979- -2016 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图3

9.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50°N以北,可直接排除②⑤两项,故选项A正确。第10题,结合生成气旋的条件分析,甲区域位于大西洋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易形成超强气旋,故选项C正确。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图4)。据此完成11~12题。

图4

1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1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稻田中开挖螺沟对光照强度无任何影响,选项A错误;通过开挖螺沟,稻田形成一定宽度的间隙,可加强稻田通风透气,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选项B正确;开挖螺沟与减少田螺天敌威胁无逻辑联系,选项C错误;田螺生长在稻田中,是否开挖螺沟无关紧要,选项D错误。第12题,从生态循环角度考虑,水稻区涉及到土壤、水分、植物、动物等多种地理要素,其复杂程度比其他区域高,选项C正确。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 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图5示意2008- -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13~14题。

图5

13.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

14.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该产业园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且是老旧厂区改造而成,主要还是根据政策、产业及原始建筑布局进行的调整,与消费需求无关,故选C。第14题,根据图示内容分析,主要扩张的区域有核心商业区、餐饮区、次要商业区,而文化创意产业区未见扩张趋势。因此,功能分区演化会导致该区域土地租金上涨、商业规模扩大、消费群体增加、文创功能收缩,①④正确,故选B。

图6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图6

15.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16.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B 16.A

【解析】第15题,据图分析,1990年至2018年期间,该城市群15个城市中,有2个城市的发展较快,其余城市的差异不明显,呈现出双核模式的发展态势,选项B正确。第16题,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主要受人口规模与产业发展的影响,建城历史、生态环境可能会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故选项A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 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7(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7(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图7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7(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 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 分)

【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2分);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2分);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2分)。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2分);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2分);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2分)。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2分);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2分);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2分);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2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 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图8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图8

(1)推测2008- 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8分)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8分)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2分);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2分);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2分)。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2分);外出务工人员多(2分);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2分);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2分)。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2分);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2分);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2分);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2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 [海洋地理] (10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图9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图9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答案】表层水温变化(2分);盐度(密度)变化(2分)。

北半球冬季,位于卡里马塔海峽北侧的南海海城受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作用,表层海水向南流动(2分);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2分);叠加海峡地形的狹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面高度,加快流速(2分)。

20.[环境保护] (10 分)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图10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图10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

【答案】相同距高下,快型模式较慢型模式碳排放高(2分);随距离增加,二者碳排放差距增大(2分)。

根据缓急程度,选择适当快递类型(2分);可寄慢件的不寄快件(2分);尽量选择简易、轻便包装(2分);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2分)(任答3点得6分)。

声明:本文由老丁侃地理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