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乐邦生活服务(乐邦生活电器公司怎么样)

qiaoqingyi 06-25 51

  点击“张水明”关注我哟

?想了解更多的资讯请关注:张水明,微信号:527642523

个人(自媒体)

寻找最新最前线的趋势、经济,政策信息资讯!

交流平台,互动·互助!

  曾估值10亿,有着汽车电商领域“独角兽公司”——车风网近日宣布倒闭。多方消息透露,汽车电商网站车风网日前已在内部宣布解散,所有员工停止上班,公司将提供一个月的补偿。

  创始人王作梁在员工大会上透露,公司之前一直与腾信股份存在纠纷,腾信股份在没有完成5亿元投资的情况下,开始向车风网追讨前期的投资款,双方在投资款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成为车风网倒闭的直接原因。

  表面看是腾信股份或因车风网模式争议过多,进而反悔此事,使得车风网彻底陷入危机。但从本质上来看,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依赖资本,一旦资金链断裂,其下场只有毁灭。

  这些汽车后市场领域的“独角兽”,都倒下了

  1、估值10亿的车风网

  

  车风网成立于2013年,共经历了4轮融资。

  1

  2013年,车风网成立

  2

  2014.5,获500万天使投资

  3

  2015.3,获1000万Pre-A轮投资

  4

  2015.5,获6000万Pre-A轮投资

  5

  2015.7,宣布获得5亿B轮融资

  后三轮都来自于同一家基金:腾信股份。

  车风网的模式是汽车分销,通过买断车型保证车辆供应,同时保证价格优势。

  从行业来说,电商平台根本无法控制货源,一些热销车型往往拿不到,这使得其一直在销售冷门车型。其次,电商平台不具备交付能力,消费者仍要通过线下4S店提车,通过物流交车又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

  而一旦售车周期被拉长,电商平台将同经销商集团一样,被占用大量资金,资产负债率会急剧提升,资金压力变大,而且容易造成亏损。

  走低价路线且裸车毛利低需要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盈利。以车风网买断车型的经营方式,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才能维持,无疑使汽车电商平台的模式变重。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整个平台的运营都将出现阻滞,难以继续正常运营。

  然而,腾信股份在未完成5亿元投资的情况下,开始向车风网追讨前期的投资款,这成为压倒车风网的最后一根稻草。

  2、估值6亿美元的博湃养车

  

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的路子。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再圈占用户,周而复始当累计了一定体量用户数后尝试造血。

  

  博湃养车大起大落的“一生”

B轮融资之后,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刺激下,快速在全国进行扩张以及补贴推广,推出了1元或者免费的“45项车辆监测”活动,并搬离东四环不足100平的写字间,至亦庄独立办公楼。

博湃还对外高调表示,2015年下半年开启决战,吃下整个汽车后服务市场,并计划2016年年底覆盖100个城市,招聘1万名技师。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从下半年开始,资本对于O2O的补贴模式抱有谨慎态度。几家上门保养公司都在启动C轮,没有一家达成。

“博湃养车的市场份额很大,拥有绝对优势,和投资人也已做好了约定。没想到资本寒冬先一步到来了,投资人直言,之前约定的融资金额无法满足,只能给1/10。”今年9月份,胡鹏曾委婉表达过C轮融资失败的消息,几个月前达成的1亿美元融资化为泡影。

融资失败后,前期的大摊子反而成了击败博湃的一记重拳。博湃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希望通过订单量增加降低边际成本,但事实上成本并未降下来,博湃基本上是接一单赔一单,“上门保养是赔钱的,成本比4S店高,做一单赔一百多块。”而1400多名员工每个月单工资就有六百多万。

一般中低端车保养的客单价在500元左右,毛利只有30%左右,再减去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快速铺开市场的成本,盈利真是一件极难极难的事情。

其实在理想状态下,博湃的商业模式说的通:将从上门保养这个切口切入市场,将用户流量逐渐引流至附加值更高的服务项目,引流至整个后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

博湃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型,希望将用户引至利润高的汽车钣喷服务上。相比较常规保养,汽车钣喷的毛利至少在60%左右,甚至高达100%-200%,于是7月份,博湃养车开展了上门取车到店钣喷业务。

但这一服务并未将博湃从泥潭中带出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加重了它的困境。“这是一个很低频的业务,虽然毛利上去了,但是业务量上不来。”也就是说,博湃对外宣称的月15万单并没有有效转化到钣喷订单,上述前高管将失败原因归结为频率太低。

“博湃自己建了两三个体验店,但是业务量没那么大,型转完了也彻底没钱了。”他如此说道。

3、E洗车

  

e洗车成立于2014年,主要提供上门洗车、上门保养以及到店洗车等洗车O2O等服务。公司由此前在中国平安负责车险业务的段东仁创办,张晶于2014年加入,张晶2009年曾在凡客诚品工作,2013年加入滴滴任运营副总裁,2014担任e洗车CEO。

根据公开消息显示,e洗车上线于2014年11月,其母公司微积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3年1月曾获得博洛尼家居创始人蔡明等15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2015年3月,其对外宣布获得平安创投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然而,同年5月,原CEO张晶被证实离职,公司的全面业务目前由董事长段东仁接手,e洗车已经名存实亡。

据离职员工透露,e洗车在今年5月份曾发生过一次裁员,“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到160人左右,如今只剩下20余人,包括技术、客服、财务,用以维护到店业务。”“当时e洗车的人员大部分为研发和BD,人员工资结构非常庞大,高收入也非常多。”

其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仅仅维持了两个多月!这烧钱速度既吓人又盲目!

一直以来,e洗车和其他洗车平台一样靠着“1分钱”洗车的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用户。对于上门洗车的业务成本,张晶算了一笔账:相比到店洗车55%的场地租金和40%的洗车工成本两项大头儿,上门洗车能节省55%的租金成本。接下来看人工成本,加盟技师每单从e洗车拿18块钱,e洗车则负责提供订单和洗车工具。因此对平台来说,每单的设备损耗不到2块钱,综合算一单的人工成本在20块钱上下。

其实,参考国外的创业者,不论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公司,都是先做出好的用户体验后再谈盈利和商业模式。而很多创业者都明白洗车业务不赚钱,吸引用户之后必须做增值服务的转化,将用户导流到汽车保养、美容和保险等赚钱业务上。但是,在这一点上,目前并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而对此,业内普遍有一个阿Q式的共识,那就是整个汽车后市场会“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但是,不把用户体验真正的重视起来,最终版本只能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全都死”。因为残酷的时间远远没有过去。只靠烧钱坚持,在烧死别人之前,都会引火自焚。

  4、曾经倒下的互联网企业:

  云洗车:成立于2013年4月(未融资),于2015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

  智富惠:2010年上线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14年大推1元洗车。2015年1月倒闭。

  嘀嗒洗车:成立于2014年2月(未融资),于2015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

  车8: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这距其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

  赶集易洗车:由赶集网于2014年8月推出,在赶集58宣布合并后,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

  功夫洗车:10月24日在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关闭上门洗车业务,只保留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洗车用户转化率低

  烧钱烧不出未来

  整个汽车+互联网行业内并不乏创业者,除了博湃养车之外,能够叫得出名字的不下几十家,像途虎养车、卡拉丁、e保养、弼马温、易快修、车小弟、优优养车、小马上门、有壹手、麦轮胎、车蚂蚁、养车无忧、车点点等,虽然有志汽车保养市场的平台众多,但是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在这个行业内堪称突出,盈利者更是寥寥无几。

  根据统计,从2013年开始,中国先后涌现出100多个上门洗护类创业项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A轮融资。但这些创业项目业务类型相当,而快速张赢得市场的利器就是价格比拼,背后比的是谁的融资快,谁最后能剩下。

  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一个上门保养订单的价格只有9.9元。而创业公司希望通过资本补贴的形式迅速扩大用户,累计订单量。但实际上,汽车保养是低频服务,消费者最大的痛点其实是服务的质量和信任,而不是价格。这种通过资本补贴累计的订单量只会对其融资有帮助,而与业绩无关。

  这些项目不是第一个转型或关停业务的O2O项目,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在e洗车倒下之后,有人论述了上门洗车是个伪需求,现在与洗车高度相似的上门保养也被认为是个伪命题。真命题也好,伪命题也罢,没有争议的是,今年上半年,在资本的压力、诱惑下,汽车后市场O2O试图通过疯狂补贴抢用户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乐邦生活服务(乐邦生活电器公司怎么样)

  周鸿祎曾对免费与补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免费,之所以在互联网里成为一种战略,那是因为我的成本是固定的,越多的人用,我的边际成本会趋近于零,这样免费才能成为一种战略。免费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因为长期免费下去,用户随着成本的增加,就无法控制,就违背了商业常识。”

  低价上门养车模式违反商业逻辑,同时,为了保持养车用户忠诚度,绝大多数都只会简单粗暴持续补贴,而对相应的用户体验的优化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战略性错误,对处在摸索阶段的洗车养车O2O而言,足以致命。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资本可以换一个投资领域,但是最后,收拾烂摊子的只有创业者。

  附各类车后领域剩下的模式们(不知还能撑多久?)

  1

  导流点评养车模式

  代表:典典养车(原养车点点)、车点点

  导流点评养车模式一开始的切入点都是保养,线上获客下单,然后把订单导流到线下合作门店完成服务,服务完成后让用户通过点评来评价服务质量。

  然而简单类 Uber 模式的 “导流 + 点评” 是走不通的,原因很简单:汽车的售后是非标产品,而中国的大部分用户基本无法判断服务结果的好坏。更有甚者,用户连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都不清楚。

  而目前这两家公司也无一例外地把自己做成汽车后市场的 Craglist——想通过已获得的流量提供所有品类的信息服务来实现流量的变现,从买车险到买加油卡,从代驾到救援。

  但是,流量模型在后市场是无法凑效的。当互联网进入服务时代以后,用户期待的是获得可靠、标准、可信任的服务,而从一堆点评中甄别自己无法判断的非标服务显然不具备黏性和竞争力。

  

典典养车推出的一元洗车劵

  2

  DIFM 电商模式

  代表:途虎养车、养车无忧 etc.

  美国的 4 大汽车后市场巨头均将重心放在了 DIFM 市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几家都拥有超过 4000 家以上的直营店。

  

  美国 DIY 和 DIFM 市场增长率 (来源:ACA Factbook 2015,兴业证券研究所)

  DIFM 模式的核心并不在于提供商品,而在于提供服务。然而目前国内 DIFM 电商的问题同样是依赖合作门店完成服务,再加上用户点评来评价结果。

  对于换轮胎这种标准服务,用户是具备评价能力的,但是对于更复杂一些的非标服务,大部分用户根本无法给出正确的评价。这类模式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构建可被小白用户信赖的服务体系,而不是依赖低价商品获得用户。如果提供不了优质的服务,最终用户依然会流失。

  从目前途虎的发展途径来看,更多地是将自己做成一家产品公司(如开发智能后视镜),利用自己前期获得流量来套现,而不是深耕线下服务能力。不要忘记了,美国 DIFM 的成功是建立在拥有巨量的线下服务点的基础上的。

  3

  保险销售模式

  代表:车蚂蚁 etc.

  部分创业公司从一开始或轻(导流)或重(自己开店)的模式切入后,发现车后市场的艰难,快速转向了销售保险模式。但该模式的路线无非是将自己的一些服务能力转化为保险销售的补贴,例如提供买保险送免费保养等,难以获得消费者的欢心。

  当无法证明为何能比其他的保险销售模式更快、更好、更高效时,创业者的未来实在晦涩难明。

  4

  开店模式

  代表:有壹手

  经过一番互联网的洗礼,以 “有壹手” 为代表的公司意识到,在汽车后市场最重要的能力是提供可靠的服务,于是开始以连锁的方式打造服务能力,给用户提供标准可信任的服务。

  这类模式的好处是有品牌,提供可靠服务,但是有着传统连锁店有的一切问题:资产过重,依赖 “坐商” 获客等等。但是如果坚持走下去,想必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5

  其他模式

  团购 etc.

  如乐车邦的团购模式等,也在尝试新的破围之路。

  文综合自米龙谷、36氪,虎嗅等

  免责声明: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本站所载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立场。

  让我们共同思考和研讨:

  转型、升级、逆袭、颠覆、创新、重构...

  让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