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教学(文学与艺术课程)

qiaoqingyi 2024-06-14 131

文 | 夏深耕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明珠”之所以能光照千秋,是因为它的艺术魅力出自自然而又能生动地反映自然,是建立在客观物质上的精神体现,能渗透自然、洞察自然并使人与之同化的精神愉悦。它是无限广阔和变化发展的,是深沉复杂的。书法深不可测,书法教学很复杂,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亦不简单。愚谨以己之疏才管窥蠡测来浅探该书法教学,冀有所助。

首先,书法教学是一项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既然是实践活动,那么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来指导书法实践,它必将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有效地达到实践的目的,做到事半功倍。我的书法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书法理论的指导非常非常之重要。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书法这一特殊的事物。

书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又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广阔的艺术。它亦如世间别物有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漫长过程,而且它有其特殊性,有着自身的面目。书法的起源是来自于自然,依据象形的原则,按照自然中事物留在人脑中的印象而画出比较抽象的笔画组合。而这些抽象化的笔画组合潜存着,暗示或显示着内在的筋、骨、气、血、肉。以至于引发一些必然的关联,比如大小、高低、方圆、粗细、快慢、刚柔等等,而这些关联又能体现出书写者的精神状况,它恰巧又能被柔软的毛笔来肆意发挥。通过对书法本质的求根索源,愚认为书法既是来自于物质的,又是上升了的精神产品。

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而书法就是大世界中的小世界。既有客观物质性,又能反映第二性的意识或精神,这决定了书法的复杂和深沉。如果把书法比作一条无限延伸的道路,那我们只是有幸走一段而已;如果把书法比作一头大象,那我们只是“盲人摸象”。经过历代有志的“书法盲人”的不断摸索,“书法全象”终究会被后人所识。书法乃世间一物,必然也就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辩证的否定规律(每一规律在书法上的体现都是精彩绝伦的,这是后话,有待共同研讨)。愚认为辩证法寓于书法之中,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书法也离不开辩证法,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书法之法即是书中之辩证法。

其次,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又是书法教学中的特殊性,在确立了用书法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大框架下,我就时下的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谈些见解和教学累识:

  A、关于书法教师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教与学这一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一般地说,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思想的引导者、启迪者。俗语道,“盂方水亦方,盂圆水亦圆”。教师确实肩负重任,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要熟练把握怎么授业。

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学生还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这就势必要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和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

(一)教师自身得多备“艺术粮草”,多掌握文学、哲学、历史、音乐等的有关知识。比如文学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亦能使人多愁善感。这个善感很重要,书法也要来自外界的反映和触动。只有善感,才会有了更多的意境;只有善感,才能敏捷地去感知这个世界,真正触摸到真、善、美。假如没有善感,就注定其书法的前程是“匠”字而已。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它几门知识的作用此不再赘述)

(二)书法教师不能吃老本,因大多数人都写有一手好字,又没有分数的考评压力,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无视这是在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得好的,更加坚信了对固定模式的肯定,更加对老本的深信不疑;教得不见成绩的,尽是学生的愚钝。要知道这学书初期主要是老师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们务必要以书法家的要求来鞭笞自己,不但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更要善于进行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思考,“思考无止境”。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说的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不但要让思想不停地跳动,我们还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的书法实践。书法犹如爬山,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了解路情,才能高瞻远瞩。只有自己不断地深入实践,才能明白学生走在哪一步,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否则真的是“一言不慎,误人一生”。这一过程还要求我们不畏艰难,可能就要“退笔如山”。

(三)要逐步实行书法教师职业专门化,这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对它的逐渐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书法教师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人生苦旅。要让社会认识到书法教师不是闲职,而是一份神圣的传承古老传统文化的职业。要在书法教师中引进竞争机制,选其精,加其薪,负其压,明其绩。让更多的优秀书法教学人才脱颖而出。

  B、关于书法教学

前述书法是大世界中的小世界,而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也非常复杂。教与学是矛盾双方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怎么教?怎么学?它们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每一个问题的背后必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对这一认识的探索过程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只能管中窥豹,从中挑选一些教学实践中累积的浅识来作一番思考与探讨。

(一)

(a)面对初学书法者,首先应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书法的主动性。“磨刀不误砍柴工”,看起来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好象是浪费。其实不然,这是在“磨刀”。多向他们介绍古今书法家的趣闻轶事,介绍书法艺术中浅显的相关知识,对于日后的教学十分的有益,对于学生学习书法也非常的重要。其次讲解古文字的演化和含义,不是有全国人大代表倡议在中小学生中普及一些繁体字的教育吗?我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给中小学生设适量和少量的古文字和繁体字。我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特别是四年级后,更以抽象逻辑成分为主要形式。学习一些古文字并且掌握古文字的造字缘由,演化过程及了解“六书”基本知识的学生与未学者相比进步较为突出,学习书法的效果相当明显。古文字可以从最简单的字开始,比如:日、木、山、水等。这些都能为日后的学好书法打下必要的基础。经过一定的书法启蒙后,把古文字与楷书结合起来,把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衔接起来,把笔法与结构融合起来进行长期的楷书训练。至小学阶段,应教会学生比较规范,比较美观地书写四、五千左右的常用楷书。

文学艺术教学(文学与艺术课程)

(b)中学早期应进行行书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魅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到拥有美好书法的欢畅,变被动的熏陶为主动的啃食。中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二年级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规律的开始。到那时,就可以逐步正统地推开碑帖的临摹征途。到了高中即是思维发展的初步成熟期,学也就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让学生略带研究性地学习书法,循序渐进地走在向往书法殿堂的大道上。

(二)

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结合十余年的书法教学活动,我为书法的教与学拟定一个流程图,然后逐步逐项提高各项技能,做到明了实效。再分门、分体、分类、分层细解,引领学生进入书法小世界中的各家大宅院,做到有的放矢,步步为营,取得了良好的书法教学成果。流程图如下:

[笔、墨、纸、砚]—→眼力—→手(执笔、松沉等)—→笔画—→笔法—→间架结构(包括临摹过程)—→动力定型—→大脑—→(又一次回到提高了的起点)眼力—→……

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同时它又是螺旋式地提高上升的。书法之路荆棘密布,纷繁复杂,岔道繁多,而且是无限发展的。所以书法教与学的路线选择,方向的指引也渐已成为书法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眼力:只有眼高手低,没有眼低手高者,眼力是学好书法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通过书法故事,古文字及现楷书的单体字来分析何为正,何为斜,为何有的字要正,有的字须斜而不倒,潜意识里灌输一些朴素的美,简单的美,对称的美,平衡的美等等……中学阶段,在推开碑帖临摹教学中,可以讲解碑的刚狠、强猛、粗犷的美;帖的飘逸、婉转、柔和、气韵的妙等等。提高其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

手(主谈执笔):这是书写的有形开端。书史上讲“执笔无定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是肤浅地认知执笔重要性的一种推托。比较正确的握笔法对于人一生的学习和创作都是终生享用的。前人已总结了几种比较符合人的生理特点的执笔法。按照我们如今的医学知识、智力水平,何不去分析、比较、优化,然后去推广相对正确的执笔法。我的见解为:站立悬肘,掌心圆空,四指贴在笔管的各个角度,小指紧贴无名指边,食指与中指略微分开,大拇指执在其间,手臂略向上,与笔杆成六、七十度角。掌心圆空,如握卵,好比太极里的“弓”或称“拱”,这样为日后的书写能真正用得上虚劲提供了基本条件。五指各司其职,各个角度的用力因符合力学的原理聚力于笔管,使笔管稳实居中,当然亦有待于完善和发展。掌握握笔后,我教学生一律站立悬肘,不得懈怠与马虎,如练武站桩一般,把基本功练习扎实,鼓励他们“你们都是书林高手”,使学生沉浸其中,乐不可支。谈到松沉,那又要上升到另一高度来析理。松沉可用腰引,进之以意念来进行书法实践。如此这般,经过天长地久的临摹训练,也许能向天人合一之境进发。太极讲以体固精,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有一个积羽成舟、水滴石穿的修练历程。正统的书法与太极、乒乓等运动项目一样,必须要从小严格要求,不经过几十年的磨练皆难成正果。

笔画、笔法: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是什么?学书法者应了如指掌。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由此衍变成五十余种笔画。而要学好这么多的笔画,须知如何落笔、行笔和收笔。按照字帖上相对固定的笔法教授,我称之为这是“入门笔”。起笔、行笔和收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发展的,在书法实践中还要不断创新,这是相对灵活的,叫“变化笔”。

间架结构:书史上不少前人认为学书当谨以楷为先,楷书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是隶变的相对终结点且风格多样,流派众多,笔法较完备,便于上溯至篆隶和下进到行草,对深造各种书体均为有益。(1)那么楷书以何家为入呢?我认为先学书法老师的。如前所述,这就需要一大批有理论水平的,对各家楷书深入研究且能融会贯通的教师队伍。在学习老师楷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做到每写一字均能讲解该字的结体规律且会分析其不足时就放手让其开始了“书法苦旅”——临摹。(2)那么又先临谁呢?颜体!为何?颜体如太极,既可沉又能放,静动相映且变化多,是对立统一的典范。后临楷书各家,再入魏碑,使学生吸收古朴自然的养分,然后融合书史上各楷体之妙,潜心实践。这才仅是书法海洋中的楷书小舟。

动力定型:是无数次反复练习后自动化的行动方式,是意志的行动,是通向由强制到不强制、意识到无意识、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桥梁。动力定型是通过人脑的反馈所致,靠记忆完成,没有巩固的和熟练的动作记忆,根本无法进入意识、无意识的创作。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磨墨,墨磨人”,同时它又是改良人的性格、修养、意志等“润物细无声”式的熔炼。也许就是皓首穷经,也许就是一辈子的光阴徒耗。四海之大,几人能近其苦乎?

夏深耕,字耘斯。男,67年生,浙江永康人。幼承祖训,学渊性爽,兼爱文学、哲学、历史、太极及收藏。其勤奋、务实、低调却又傲岸耿介,甚至不太懂得人情世故,有着一股强烈的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其书求益多师,秉古而化,清新脱俗;其人思想不凡,对世间万物多有真切的感悟和不俗的见解,寓唯物辩证法于书法之中,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撰写了许多书法论文。其轻名衔,淡金利,历经常人难以想象之磨难,穷几十年之光阴孜孜以求书法艺术,并立志趋古近古,慕古学为峰,俟后人珍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