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夕之间,情知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尽需付与无尽的忍爱。
01.
《我的前半生》火了这么久了,我还是没改掉看到一半就关电视的毛病。
说真的,看不惯。
微博上很多人说,这部剧简直就是毁三观,小三插足还能这么理直气壮?造假简历也能叱咤职场?十年闺蜜的男朋友也能抢?
很多人跟我一样气。
气这三观尽毁的剧情,气这人设崩塌的设定,气俊生、贺涵、白光、老金这些男人各有各的渣法儿,气一个要绝地反击的女主角凭什么要把励志的前半生过成靠别人的前半生——
结了婚靠老公,被挖墙脚后靠闺蜜,闺蜜忙就靠闺蜜男友,最后成功把闺蜜男友靠成了自己的准男友。
02.
就是这样一部剧,让人一边看一边骂,一边骂一边不得不颓然自认:
是的吧,这特么就是生活。
我们愤怒,我们恼恨,是因为我们真的,真的,不想看到我们认为的秩序被打破。
我们希望人是我们认为应该的那样,
我们希望闺蜜从不会爱上同一个男人,
我们希望婚姻从来都天长地久,爱情只发生在正确的时候,
我们希望职场上的撕杀每个人都用着标配的武器,
我们希望正义永远是正义,邪恶永远是邪恶,真的,善的,美的,永远都是绝对的并且互相印证。假的,恶的,丑的,永远都蜷缩在角落里,叠加在特定的人身上,以便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地辨别好人、坏人、开心、痛苦。
03.
秩序,是最让人有安全感的东西。
于是出轨的陈俊生总是被痛恨,上位成功的小三总是被唾弃,咋咋唬唬的子君妈总是让人恼火,因为陈俊生升迁过快的凌玲总是让人质疑。
可是生活出牌从来不讲逻辑,现实的世界也从没有绝对的秩序。
没有谁可以集真善美于一身,也没有谁坏到一无是处活该去死。
爱都是一样的。当被小三打败的罗子君爱上了闺蜜相恋十年的未婚夫,当完美化身的贺涵情不自禁,在责任和真爱之间彷徨,终于说出那句“我不能和唐晶结婚”,这时候再去想陈俊生离婚前在咖啡馆无奈、歉疚又斩钉截铁的那句“我爱上她了,无可救药地爱她”,是不是也没有那么讨厌?
背叛的成本人人都要承担。如果说因为小三失去婚姻的罗子君是受害者,当她换了一个位置,站在了相似的角度,每天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三个人坐在同一张餐桌前如坐针毡,再想想凌玲插足时三个人坐在同一辆车里的小心谨慎低眉顺眼,是不是也没有那么伪善?
当子君因为贺涵的关系以三十多岁的年龄一年之内从便利店打工妹升迁到辰星信息部职员,社会地位何止翻了几番,再去看凌玲从下游调查公司到上游公司的升职之路,那怎么算得上快?
可是我们觉得子君单纯可爱,凌玲工于心计,俊生出轨渣男,贺涵情根深种。子君努力改变命运,凌玲一副婊子嘴脸。
不是想把小三洗白,而是在千疮百孔的生活里,从来没有纯粹的黑白之分。
这部剧有太多好处可圈可点,但最大的成功也许就是,它不动声色地让命运的转盘转了半圈,让我们看到了同一种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生活的善恶美丑喜怒哀乐也都有看不到的另一面。
04.
记得中学时流行一句口头禅,生活的大染缸,早就把我们染得五颜六色了。
看戏罢了,要看得认真,但不能当真。如果没有唐晶这样变态好的闺蜜,没有贺涵这样的人生导师,离了婚的罗子君前半生富贵跋扈,后半生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成为市井大妈薛女士的翻版。
如果没有十年婚姻里金丝雀般的保养和见识,36岁的罗子君也不可能一路有老金、上司、贺涵这些人追捧喜欢。
生活是有条件的生活,故事是有原因的故事。
事实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有的是成千上万个二十多岁,比罗子君漂亮,比唐晶聪明,比凌玲努力,比薇薇安真实的姑娘,一样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只身一人奔跑;
有的是成千上万比白光不得志,比陈俊生压力大,比老金更朴实,比贺涵更克制的男人,在比电视剧更残酷的职场上打拼;
有的是比子群和白光更潦倒,比唐晶和贺涵更克制,比子君和俊生更琐碎的小情侣,在房租、首付、家庭、孩子这些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话题上磕磕碰碰也相依前行。
这种奔跑,这种打拼,这种陪伴可能没有那么浪漫,没有那些巧合,没有一不小心就遇到的真爱,没有随时随地救灾救火的闺蜜,没有动辄年薪150万以上,没有随随便便就当上的合伙人,甚至没有可以放心买醉的老卓日料店。
可是,这,才是真实的我们。
这些只身一人的奔跑,或者苦不堪言的打拼,吵吵闹闹的陪伴,酸甜苦辣随机播放,有时候不需要人懂,有时候,也不需要观众。
05.
“旦夕之间,情知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尽需付与无尽的忍爱。”
生活可能就是一个泥潭,挣扎的人未必会逃脱,浮游的人也未必会沦陷。而胜负好坏贫富哀乐本就是流水席上的赌注,我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筹码,赢到了什么都是一种选择。
这,也许才是亦舒和这部剧想要告诉我们的,关于生活的理则。
milk9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