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女人四十剧情介绍(女人四十电视剧演员表)

sukai 2024-03-21 238

编辑:小灰

近年来,华语影视圈浮现了众多优秀女性导演,为公众所熟知的有:凭借《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拿下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徐静蕾、拍出票房破亿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的台湾金牌制作人陈玉珊,以及执导了处女作《黑处有什么》的前家庭主妇、新锐导演王一淳等等。

事实上,在华语影史上我们也一直不缺乏女性导演的身影,1925年,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谢采贞,便自导自演了电影《孤雏悲声》,虽然胶片现在已经不知所踪,但是她的名字已然铭刻在了中国电影史上。进入新时期,我国涌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女导演阵容,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她们凭借着自己女性的敏感和独特的眼光,感受着绚丽多姿的世界和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女性意识、女性情感灌注到艺术创作中,承载着女性的幸福与快乐、迷茫与痛苦,在女性题材创作上显示出男性导演所不具有的美学优势。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文化反思浪潮和大量西方女性主义文艺理论包括女性电影理论的冲击下,一些女导演终于意识到女性的生命意识陷入某种程度的虚妄,她们开始了自觉探索女性自我意识的艰难历程,创作了一批反映女性真实存在、探究女性心理、表现女性情感需求和困境、强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这些华语电影世界中为数不少的女性导演,她们是一个个璀璨的传奇,值得我们去不断地追寻与铭颂。

------------

黄蜀芹

黄蜀芹(1939年9月9日-)女,汉族,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第四代导演。

黄蜀芹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而她开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时却是80年代初,那时黄蜀芹已经40岁了。因为文革,黄蜀芹等这一天等了17年。

黄蜀芹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她分别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青春万岁》、《人·鬼·情》和《画魂》等三部“女性题材”电影,既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也有融入了导演自我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的声音”,二者间始终存在着复杂的“对话”关系。

黄蜀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她是否是从《人·鬼·情》开始有意识地在电影作品中投入女性主义视角的。她说:“我自身有这种感觉,这种体验。我说了我的中学是女中,我的性格内向,小学时候就特怕男生,怕他们欺负我……我从来没有读过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或者书籍。女权主义者这几个字我知道,但是具体是什么,一点不知道。拍电影的时候,我也没有去寻找或者去看这方面的书。我觉得用不着看,那些感觉就存在在我生命的记忆和体验里。”

关于黄蜀芹导演新近的新闻来自巩俐为电影《归来》宣传的过程中,就角色的塑造,巩俐反复曾提到一位女性导演,她就是黄蜀芹,巩俐说:“我去上海看了黄蜀芹导演,她也是患了失忆症。她有时还是记得我,也有时,你一出去回来,她就不认识你了。”我们为一个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导演无法逃离岁月磨难而难过。

这位不能够再拍片的导演,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其中《人·鬼·情》深入地探讨了女性问题,是黄蜀芹的巅峰之作,该片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国内外荣获诸多奖项。

代表作:《人·鬼·情》(198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372285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女演员的故事。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秋芸在一个男权统治的世界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在舞台上,作为一名京剧演员,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中国传奇男子钟馗的形象。生活上,她是一个孝女加贤妻良母。可是在内心深处,她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自我,一个和社会提倡的不同女性角色的自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戴锦华《雾中风景》

1988年,该部影片上映后,黄蜀芹在一则访谈中谈到中国的电影时说:“在我们中国男性导演的镜头下的女性,一般是有两种,一种是把中国女性表现得温顺、善良,对爱情的忠贞、对丈夫和孩子的抚慰、体贴,在丈夫的逆境中可以作出极大的牺牲的……而另一种,则是导演居高临下,来同情妇女的命运,导演是以一个裁判者的角度来审视妇女的命运,告诉人:‘我们女人的命运有多苦啊!’”

而在黄蜀芹镜头里,女主角秋芸在男权文化造成的女人的困境中,展开了她对自我的追问与探寻,与她的女性意识的自觉之旅,其中,影片更蕴涵了对男权文化规约的屈从或反叛姿态。秋芸在舞台上演绎的钟馗,代表着她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男人的失望和渴望,只好寄托在钟馗的身上,把自己扮演的这个角色创造成一个能真正理解女性的一个形象或者说女性理想中的男人。

------------

唐书璇

女人四十剧情介绍(女人四十电视剧演员表)

唐书璇(Tang Shu Shuen)是一位华裔美籍导演,香港电影被忽略的传奇名字,1941年出生于云南。祖父是民国时期军阀,幼年在香港长大,美国南加洲大学电影系毕业后投身影坛。

在大片厂与男性导演主导的六、七十年代,唐书璇坚持独立不群的作风,处女作《董夫人》(1970)即崭露头角,《再见中国》(1974)大胆涉足文革题材成为禁片。之后的《十三不搭》(1975)与《暴发户》(1979),虽然在商业与艺术路线的平衡上未竟全功,但对香港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则有着十分敏锐的观察。

虽然唐书璇拍完《暴发户》后便退出影坛,移居海外,而由她所掀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却在十年之后成为香港影坛的永恒骄傲。唐书璇前后只拍了4部电影,但她无疑已是香港电影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作者。在她的作品中,有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有痛陈当代历史、有透视香港怪奇现象,还有超越时代的魅力。在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的组织评选中,唐书璇与香港导演许鞍华、台湾导演颜兰权华,作为榜单中仅有的3位女性,一同被评为「影史50大华语电影导演」。

唐书璇在公众面前似乎永不摘下墨镜,却难掩神秘与美丽,而她却似乎对媒体关注她的容貌颇有微词,在刚刚拍完《董夫人》的一次访问里她对记者说:“因为重要的应该是我的工作,我的作品,而不是我本人,尤其,不是我的化妆。如果我到夜总会去唱歌,写写我的化妆,那也有点理由,现在我又不是到夜总会去唱歌,那何必注意我的本人呢?”

2013年,多伦多电影节主办的“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展”展映了唐书璇的《董夫人》和《再见中国》,令唐书璇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现场有媒体采访到了年逾七旬的唐书璇导演:“你的两部影片被选入‘两岸三地百年电影光华展’,你有什么感受?”“我没有什么感受。”她风轻云淡地说。“我本来以为,他们这个节目是一百年的中国电影,我答应来,就是因为我想看(这些电影)。我以为我来的这几天,天天可以看好多中国电影。可是不是这样的,其实有一点失望。我们来的那天就没有中国电影。假如是这样,我根本就不应该(来)。”

代表作:《董夫人》(197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75379

剧情简介:

该片讲述主人公董夫人守寡多年,她与家中的管家张二叔互有好感,但她一直控制着情感;偶然间又有一个中意的男人杨尉官踏进了她的生活圈子,她内心便无法自控地泛起了情感的涟漪。后来董夫人女儿维玲也对杨尉官产生了情感,自己和女儿及杨尉官之间的三角感情漩涡、张二叔的情义以及即将到来的贞节牌坊荣誉,使董夫人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最终,董夫人为了女儿的幸福和个人及宗亲的荣誉,不得不放弃私情,拒绝了杨尉官的爱意,并压抑了和张二叔之间的情感,在鞭炮声中庄严地接受了贞节牌坊,变成一个空虚绝望的牺牲者。

影片改编自林语堂著《中国传奇小说》中的《贞节牌坊》。由于“五四”大背景影响以及作者的男性性别因素,原小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启蒙意识和讽刺喜剧风格:林语堂讲述了一个守寡多年的寡妇和她的园丁相好,后来,寡妇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自愿放弃即将到来的贞节牌坊,在女儿、女婿的安排下和园丁结婚,成就了一桩超越阶级差异的婚姻。小说的结尾,寡妇的宗亲为失去贞节牌坊而大失所望。唐家璇的电影对原小说进行了较大改进,并使其成为女性主题和女性视点异常鲜明的影片。

表面看,影片像是保留了原小说中具有启蒙意识的反封建的主题,但唐书璇却以一个女性作者的主题和视点,表达了更为深刻的人性命题,传达这一深刻命题的介质便是一个内心充溢着矛盾和痛苦的女性。董夫人内心对情感充满渴望但表面又要努力控制自己,特别是当她心仪的男人出现时,她既憧憬着幸福与梦想,又感怀着矛盾与绝望的痛苦;当女儿和杨尉官成亲之后、当贞节牌坊也即将到来之时,她终于意识到那种曾存在于心底的梦想将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此后的情感世界将是无尽的绝望和痛苦。我们在影片中看到,这时的董夫人豁然向门口冲去,举刀把鸡杀掉,张二叔跑出来愕然地看着她,她便转身出门狂奔,行为举止将绝望、崩溃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鞭炮齐发中,她面无表情地接受了贞节牌坊,观众在这毫无表情的面孔背后,不知会读解出多少无奈、感伤和绝望。

本片在香港电影史、乃至华语电影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导演唐书璇更因为本片而被誉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教母,这部作品甚至可以成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开山之作。

------------

许鞍华

许鞍华(Ann Hui,1947年5月23日-)是香港著名女性电影导演、监制、编剧。

许鞍华祖籍辽宁鞍山,许鞍华的母亲是一位日本女性,父亲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日本翻译。许鞍华出生在抗战胜利后的两年,五岁时到香港,1972年许鞍华于香港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

七、八十年代她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制作人中的著名一员。是目前夺得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得主唯一一人。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许鞍华在作品中流露出了深刻的人文性和高度的女性敏锐。

许鞍华被称为“女人戏的心灵捕手”,其作品《天水围的日与夜》便可看出导演关注女性命运、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故事以一个平凡家庭的母与子做主轴,整部电影清清淡淡,恬恬静静,日常生活作息,日与夜的交替,人与人的互动,却在许鞍华对女性的关注与关怀角度下,拍出平凡女性的生命伟大。韵味深邃回味无穷,尤其片尾回看香江的时代变迁,向劳工女性致敬

在2004年黄真真的电影《女人那话儿》中,许鞍华出镜表达了一些作为女人的声音。“我其实挺歧视男人的,大概跟我成长环境有关,从小在我家里,从外婆、奶奶到妈妈都是女人做主的。”黄真真又问:“香港电影圈一直是以男性为主的,你觉得你做女导演有什么阻碍吗?”“我觉得没有咯,或者是说我不是很在意它,但有个问题是,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就都当我是个男人了。”(笑)

许鞍华年至七旬也一直没结婚,而她至今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与战斗力。她仍像是一个行走在电影世界里的少女,还在创作,不停冒险。2017年,许鞍华导演新作《明月几时有》再度聚焦女性视角,讲述以香港传奇女性方姑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代风云变幻的香港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

代表作:《女人,四十》(199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71186

剧情简介:

影片主要讲述香港一个典型的职业妇女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争取平衡的故事。主角阿娥虽然有名有姓,但在更多时候,她被人唤作孙太、妈妈和大嫂,即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对长辈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师太”,阿娥热爱繁琐的工作,认为“上班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但当婆婆去世、公公身患老年痴呆症,工作和家庭形成冲突的时候,她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后者——回归家庭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女人四十》是许鞍华1984年之后,重回巅峰之作,90年代初期曾被电影界公认为是许鞍华最优秀、最重要的女性电影。本片获得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等六个奖项,是第一部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实现大满贯的电影。《女人四十》将一位平凡的中年妇女阿娥推到了前台,连带把灯光聚焦在阿娥身后千千万万个普通的香港妇女身上,反映着和平环境之下中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艰辛。

《女人四十》无论从叙事上对苦难的柔化稀释,还是导演对女主角坚韧、能干的形象塑造,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片中许鞍华并没有像以往女性主义电影例行的那样,将锋利矛尖直指东方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压迫和负重,而是通过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女性自主空间,从而让观众能够同导演一起对这样一种甘于奉献、坚忍不拔的东方传统女性美德予以肯定和褒扬。

女性命运的书写从《女人四十》这部影片开始得到确立,与关锦鹏、王全安等同样关注女性命运书写的男性导演相比,许鞍华自身的女性的性别优势决定了其作品的温情多余情色,其视角的女性化不在于对父权社会不公的抗争,也不在于推翻男权社会的道德制度,更不在于宣扬女性主义甚至是女权主义的社会主导观念的转变,而是在于冷眼的旁观,这种旁观是客观的,表面上是中性化的观察,而实际上却是彻彻底底的女性主义的表达。

------------

张婉婷

张婉婷(英文名:Mabel Cheung,1950年11月17日-)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

张婉婷出生于香港,长大后曾先后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修读戏剧与电影,是香港学院派导演的代表人物。香港女性导演张婉婷以一部1987年《秋天的童话》开启了在香港电影界的征途,随后的《八两金》、《宋家王朝》、《玻璃之城》及监制作品《岁月神偷》都成为香港电影史中不可忽视的佳作。

她的作品大多以亲切风趣的乡土情怀及细腻的亲情和爱情为切入点,从香港到纽约再到北京,她镜头下的故事换了许多个不同的场景,但那种对岁月的感怀、对爱情的陶醉好像从来都没有变过,从1985年开始拍摄《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八两金》移民三部曲的张婉婷,直到现在,“漂泊”也依然是她作品的主题。而这些作品在享誉盛名的同时,也让人从张婉婷的电影中读出异乡人的无奈和孤独。

除此之外,观众还时常会沉醉在张婉婷编织的爱情故事中不愿醒来,这与张婉婷电影刻画爱情时特有的敏感、与女导演本身感情细腻不无关系。但张婉婷一直极力想要甩掉“女导演”的标签,在某次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她说:“我反对以男女划分导演风格,也反对以年龄划分,这不公平,同一个年代的人,性格想法也很不一样。”她始终反对将女性性别作为她电影风格的标识,认为这只是个性使然。

张婉婷对爱情的看法是“在最美丽时定格最好,哪怕死掉。”所以她的电影里看不见女权,只有一般女人特有的痴缠和执拗。但在生活中,张婉婷拥有一份美好爱情。《岁月神偷》(张婉婷监制,罗启锐执导的)的导演罗启锐是张婉婷的灵魂伴侣和最佳拍档,罗启锐是她的大学同窗,有人称他们为“影坛神雕侠侣”。直到现在他们也从没有结婚,“我们没有故意去改变称呼。就是监制、编剧、导演在轮流。”张婉婷在接受澎湃采访时坦率地说道。

代表作:《宋家皇朝》(199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63272

剧情简介:

晚清末年,政局腐败,民不聊生,那是一个充满动乱且真正一眼万年的年代。影片一反以往只以男人来看时局的惯例,选择了三位女性的视角来将历史的剧幕徐徐打开。宋家的三个女儿蔼龄、庆龄和美龄,她们出身已具才华抱负,长大后她们分别嫁予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她们的婚姻与故事融于辛亥革命、孙中山病故、蒋介石清党、日本侵华、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而宋家三姐妹的关系也在这动荡不安的政局里起着变化。

上世纪二○年代中期直至四○年代末期,宋家三姊妹可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中国姊妹花」《宋家王朝》的海报标题上写著:三个美丽女子,「一个爱钱(宋霭龄),一个爱权(宋美龄),一个爱国(宋庆龄)。」这除了是世俗大众对三人的既定印象,也是被刻意塑造的、简化后的形象。宋家三姐妹选择了三个男人,她们不是普通的女人,而他们也不是普通的男人,他们一个是经济巨头,一个是民国国父,另一个则是军阀首领。他们的结合使得宋家成为一个时代历史的缩影,她们家庭的分分合合同时也是中国国土分分合合的表现。

有人说,女人无法驾驭历史片,而张婉婷的这部《宋家皇朝》却令看过之人无不为这曲荡气回肠的史歌而感叹。影片呈现得没有太多的国仇家恨,没有太多的和谐精神。导演用女性细腻的眼光,描绘出了一部对历史不带有色眼镜的传记电影。

影片的结尾,时间回到开头,画面中父亲带着三个女孩在雪地里玩耍:“她们是查理宋的女儿,是新中国的新女性,是将来要做大事情的新女性”。历史的沧桑,仿佛就浓缩在了这两个多小时里了。

------------

李少红

李少红(1955年7月17日-),山东威海文登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女导演,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

李少红在1969年进入四川军区独立第2师,亦曾担任过电影放映员。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8年,因首次独力执导的电影《银蛇谋杀案》票房大获成功而广受瞩目。1996年,李少红转战电视圈,开始执导多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如《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剧,风格唯美、富有诗意,被认为是一位开创了“新人文剧”的女性导演。

有学者认为,在新时期的大陆女导演中,李少红无疑是对女性意识最有有自觉关注的一个。媒体称李少红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最负盛名的女将,但其实相比她的同学张艺谋、程凯歌等人,李少红的导演风格并不具备第五代电影典型的宏大、严峻、沉重、粗砺等等。正与此相反,从1994年的《红粉》开始,她开始在作品中嵌入自觉的女性化尝试,并成就了精致、唯美、阴柔的独特镜像风格。

和刘苗苗、宁瀛等新时期的女性导演不同,李少红在表现女性意识方面的尝试更显积极,这种积极可以从她重写繁漪和武则天的大胆手法中得到认证,高明称之为女性直觉——证实恰到而精准的女性直觉让《红粉》等一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臻于细腻和饱满。

代表作:《血色清晨》(199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490123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大水坑村唯一的小学教师李明光有两个好友永芳和红杏,后来明光选永芳作未婚妻,漂亮的红杏则被村里的万元户强国相中。当他得知红杏的大哥平娃36岁还未娶亲,就让自己有残疾的姐姐与红杏换亲。在红杏过门的新婚之夜,强国因发现红杏不是处女,就将她扫地出门,并砸了平娃家的门。刚尝到生活甜头的平娃认定罪魁祸首是和红杏要好的明光,气急之下,他和弟弟狗娃一起用利斧砍死了明光。平娃被判死刑,狗娃被判死缓,红杏疯了,含辱投河自尽。

李少红在90年代拍出《血色清晨》后随即被毙,影片不允许在国内放映,但仍可以参加国际电影节。最终该片在法国第14届南特三洲电影节拿到了最佳影片金球奖。这部《血色清晨》,取材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科斯的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李少红在参加威尼斯影展时,主办方还特意安排她和马尔科斯会面。

在原作中,马尔科斯通过现实与回忆、真实与夸张、客观性描述和魔幻性渲染相交织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谋杀案件,“揭露了封建的陈规陋习对人的毒害之深——仅仅根据无端的谣传和猜测就可以杀害一个无辜的人”。但事实上,加西亚?马尔科斯的故事仅仅为李少红提供了一个借口,一个别致而独特的事件依托来重现并改写80 年代“文明与愚昧”的经典命题。

李少红曾被有些电影评论家称作“成功地抹去了自己的性别特征的女导演”,然而,正如李少红自己所言:《血色清晨》是一部持中性立场,甚至是男性化立场的创作。但是我怎么也抹煞不了性别的自然流露,那部片子要是一个男导演拍会不一样。……作为我们固有的性别思考和倾向自然会带到创作中,想回避都回避不了。

影片中,凶杀、红杏的处女膜以及村民们袖手而立的群像震撼人心。李少红便如是以《血色清晨》给1990 年的中国留下了一部令人难忘的影片,留下了一份历史的、冰川擦痕式的社会档案。

------------

陈冲

陈冲(1961年04月26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籍贯四川永川县,现为美籍华人。

陈冲从小生长在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77年陈冲在影片《青春》中饰演哑女而崭露头角,开始涉足电影。1981年主演故事片《小花》,在片中,陈冲将这个有着特殊命运的小花,饰演地极具有感情色彩,成为了中国影坛新崛起的一员新星,陈冲也因此片获1980年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981年陈冲赴美国留学,继续从事电影方面的学习,且只身勇闯好莱坞。1987年,陈冲在《末代皇帝》中饰演皇后婉容,这之后又凭藉《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意》两夺金马影后。她是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近年来,华语经典之作《太阳照常升起》、《色·戒》等电影中都有演员陈冲的身影。

然而陈冲当起导演来比她的演员身份也毫不逊色。1997年,陈冲首次执导一部知青下乡题材的电影《天浴》,便为她拿下金马奖大满贯,而这也是金马史上的唯一一次。有网站报道陈冲谈起自己近年来的变化,她认为自己最大的不同也许是对女性主义的作品比以前感兴趣,以她将二度与内地作家严歌苓合作《扶桑》来说,“虽然《扶桑》叙述的是一个女人被奴役的故事,但骨子里的女性主义精神却是非常高昂的”,女人的自觉加上多年旅居美国,陈冲现在对于“美籍华人在异乡”的题材特别感兴趣。

最近,陈冲还在微博po出跟家人一起身穿泳装在海滩度假的照片:“和老公一起陪女儿渡春假,完后就得全力以赴准备拍电影了。”今年56岁的陈冲这样说道。

代表作:《天浴》(1998)

剧情简介:

影片女主角文秀是成都市的一个单纯的充满热情的城市女孩,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她被分配到藏区的牧场,她与一个藏族人老金住在一个营帐里面,老金像父亲一样真挚的照顾着文秀。然而到了农场的文秀一心想回家,为此她不惜一次次出卖自己的身体,然而到最后也没有达到她的目的,只是成为了别人的玩偶,堕胎后回到牧区的文秀,通过老金的枪离开了世界。

《天浴》是陈冲在1998年执导的一部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短篇小说。电影以文革为背景,讲述的是知青上山下乡的故事,通过文秀年轻生命的凋零控诉了文革这一历史时期对人的摧毁,揭露了人性深处的残忍与冷漠。由于该片的政治原因和情色镜头被中国大陆所禁映。陈冲表示:“《天浴》的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文革’的狂热,我们的牺牲以及最终的幻灭。”

陈冲一次演讲中曾说,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她们一家的生活,而她童年最清晰的记忆是外公自杀身亡这一事件。陈冲说:“我五岁的时候,文革开始,我的世界颠倒了。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因为在欧美学习过,被指责为外国间谍和反革命。我的外公是著名的药理学家,非常骄傲的一个人,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从没有犯过的罪行,决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再后来,陈冲说,她是因为幸运才避免了当时城市年轻人共同面临的“上山下乡”的命运。然而,周边同学、朋友以及邻居纷纷“上山下乡”的故事,却一直萦绕着她,并由此而催生了1998年她首部执导的电影《天浴》。

同时,《天浴》也是一部控诉男权压迫的电影。但陈冲说自己不是一个特别女性主义的人,每个时代的女性有她不同的命运,有美感的、能打动她、能激起她创作欲望的她就去做了,也许等她拍了六七部戏之后,观众可能可以总结出来说:噢,原来陈冲喜欢这一类型的东西。而现在,连陈冲自己都很难用语言来告诉我们她喜欢什么类型。“做片子是感性的,到了面前你才知道。”

《天浴》让陈冲骄傲,因为她在其中追随了个人的想象力,而她也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天浴》公演后,她被中国政府禁止三年内不准拍戏。陈冲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承认这个话题敏感,但是坚持说,任何形式的审查都不利于艺术:“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自己的声音。每个市场都有限制,在美国,是制片人和公司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不是政治要求的话。我觉得任何一种形式的审查,都不利于艺术。”

该片最终创下金马奖史上唯一一次大满贯纪录,荣获第3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女主角等七项大奖。

------------

本文由新媒体女性整理自网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