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
虽然《月光男孩》把一些边缘的问题边缘化,但是在奥斯卡尚有余热的三月,我们还是来稍微蹭一下热度,借机回看一下华语同性电影。
虽然同性电影的发展脉络大致相同,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导演个人原因,不同地域的速度与时间也有不同。专题小分队的成员们就分别选了台湾,大陆和香港的一些同性电影来做一些探讨。
台湾
Taiwan
从《断背山》到《喜宴》
同性恋的发展脉络
文|夏晗
I watch, I hear, I learn.
面对社会的强烈的谴责和压制,同性恋者往往结局都很悲惨,难善其终。《断背山》这部影片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影片讲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的两个男人之间的情爱关系。纵观全片其敏感的话题、两位男主人公的细腻情感的藏匿、阴郁的暗色调都使得整部电影充满“忍着”“藏着”的状态让人难以排解。但此片荣获了众多奖项,是一部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电影《断背山》剧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今社会对待同性之间的情爱也变得越来越开放,远没有早年间那样是禁忌所在,至少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之前美国的电影对于同性恋题材是禁忌之所在,而同性恋在被称为综合艺术的电影之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题材,所以在禁忌时代之下的同性电影往往只能通过朦胧、模糊的处理来表现,如若不然便会被阉割才能审核通过。而在2005年上映的《断背山》没有受到上述苛刻的待遇,甚至在早十多年的同为李安作品的《喜宴》也没有如此苛刻的遭遇,却不难看出相同题材两部影片的差异。两部影片相距十多年上映,而故事背景则是《喜宴》在后,所以在《断背山》中杰克与恩尼斯所承受的非议和来自周围人的压制感则会强上许多,他们之间隐忍着的爱恋也终将隐藏在黑暗之中,由此来看这压抑的让人无处排解的气息在《断背山》中更加的明显。悲剧的结局所产生的影响力往往是大于一个较为完满的结果的,《断背山》更像是斗争的过程,而《喜宴》则更像一个结果,因此我认为《断背山》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力是大于《喜宴》的。
你眼前的不经意,可能是你一生的珍藏
李安擅用细节表现同性之间的爱恋
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经过漫长时间的斗争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是越来越放松的,这让我们常常忘记了这相对宽松的态度的由来,而《断背山》这部影片却填补了这一态度的由来,影片的时代背景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就电影发展来看,美国废除《海斯法典》是20世纪70年代,这意味着放松了对同性题材电影的审查,而电影往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放松对同性电影的审查某种程度上也便是社会对于同性恋爱观念上的改变,但总的来说观念上的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杰克与恩尼斯便是这观念转变时代中的人,他们之前是成长在一个对于同性恋非常保守的时代,因此这是杰克惨死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恐惧的来源,这份恐惧使得他们一系列的行为受到巨大的阻碍和威胁。如此而言是有了《断背山》才有了《喜宴》,它就像是一个已知的结果的补充与说明,因此杰克和恩尼斯的悲剧的带有鲜血的隐忍爱恋成全了《喜宴》的有些令人满意的结果,也正是许许多多的杰克与恩尼斯才让同性恋者渐渐拥有了话语权。如今当我们的社会对同性恋有了一定的包容态度,反而从《断背山》中找到了观念形成的过程,不失为一种反思,因而《断背山》是一部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杰克和恩尼斯的悲剧的带有鲜血的隐忍爱恋成全了《喜宴》的有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大陆
Mainland China
《蓝宇》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文|静静
相比于台湾香港,大陆的同性电影显得更加压抑与谨慎。悲剧色彩更重。
在同志片中,《蓝宇》算得上是经典之作。它很幸运,这份感情并没有受到很多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歧视;它很不幸,以一个意外,在最甜蜜的时候,强行戛止。
一切是从一场性交易开始的,高干子弟看上了贫困大学生,就这样,蓝宇成为了陈捍东众多“男朋友”之一。刘烨饰演的蓝宇,少了份书中的忧郁,但是非常的干净,就像一块剔透的琉璃。纵使两人之间经历了百般变化折磨,直至结尾,两人于雪地中,他的眼睛,清澈得像林间的小鹿,湿润润的,但盛满了深情和温柔。难怪陈捍东于百花丛中选中了他,这是个看第一眼就会想要去保护的男孩,更何况,他爱的那么专一、那么义无反顾。
雪地里,蓝宇为捍东唱歌
反观陈捍东,这个大众口中典型的渣男。其实,在静静看来,他对感情的定义,在早期是模糊不清的,不仅仅是性别取向,更多的是在说,这是个不会“爱”,看不懂自己心的男人。所以,在影片中间,两人之间出现了最大的障碍——捍东结婚。这个从小就呼风唤雨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典型少爷,自然是不可能像各种言情小说中的那样,对灰(姑娘?)见一面就爱的死去活来,站在人物分析的角度来说,这点是合理的。也是上天开的玩笑,当他失而复得,看清了自己的心,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所爱的人,却被上天收回了生命。
说完人物,再来说说影片中的几个点。第一,大量地使用镜面拍摄手法。其中,给静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捍东在离婚后,在蓝宇家中,靠着门和蓝宇说着过去的回忆。镜头一分为二,捍东占左半,他身后的镜子,里面蓝宇低着头在干活占右半。镜子,是个神奇的东西,它所表现的是镜子前人的相反向。所以,当捍东问蓝宇还记不记得往事时,蓝宇干巴巴地挤出了句:不记得。这种尴尬而又微妙地气氛,镜子中那个一如当初的少年,倔强,却依旧清澈,而之后的事,不用细说,也猜得到了。
第二,在影片中,很多的谈话,导演都刻意地掩着门、隔着门拍摄。有的是透明的玻璃门,也有的是不透明的,比如蓝宇撞破捍东约会别的男孩,两人于电梯前的争吵,门是缓缓滑上的,但声音依旧响亮。当然,对这种手法的使用有很多的解读和猜测,比如吊起观众的胃口啦,给剧中人物营造私密感啦,还有预示两人之间不寻常、不得公示的关系等等。第三,细节方面的良心。尤为感动的是背景音的使用,《蓝宇》全片的背景音基本不是死静地,而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影片那样,将影片声音渲染力度,都放在BGM上。各种各样的环境音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而最妙的是,当捍东接到蓝宇意外身亡的消息时,背景音通通消失了,一片空白,那种震惊、不可相信、绝望,扑面而来,观众一瞬间就进入了主角内心,似乎和他一样,凝滞了呼吸,这份悲痛,比在之后哭的撕心裂肺来的还要深刻、决绝。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这是本片唯一的BGM,它之前也是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引导两人的感情线。就像歌词写的: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两个人互相相爱,却又互相伤害,这份感情,不像在别的影片中,收到外力的诸多干扰,至始至终都是两个人的戏码。捍东觉得,蓝宇一直都没有走,一直在他的身边。当镜头在车上,快速地滑过窗外行走的车水马龙,人生还那么长,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才明白生与死之间的距离,那么长,长到需要靠幻想才能熬到最后。
香港
Hong Kong
《金枝玉叶》到《春光乍泄》——正常起来的同性爱情
文|白育烨
日本介绍《金枝玉叶》
香港同性电影发展的脉络其实与西方电影发展的脉络相差无几,但是在时间上相对滞后。那些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在冲击着西方社会的时候对香港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当中,还是充斥着早期西方电影中对同性恋者的片面表达,即同性恋者常常以异常的,被嘲讽对象出现。他们通常身着怪异的服装,以女性化的姿态作为影片调剂时的“笑料”。
电影《金枝玉叶》
之后的同性斗争之中, 同性恋者的利益得到重视,真正的同性题材的电影开始出现,但是逃不出悲哀的结局和压抑的情绪。在此同时,香港的导演却开始做一些扑朔迷离的性别游戏。《金枝玉叶1》中,顾家明爱上女扮男装的林子颖。这种性别游戏其实已经在中国传统戏剧《梁祝》中出现。然而《金枝玉叶》的成长性在于剧中“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我中意你”,主人公在语言上敢于挣出性别束缚。但是作为一个商业片,还是免不了一个异性恋的圆满的结局。
最经典的其实还是《春光乍泄》,抛开影片中模糊隐晦的意识形态,这部电影的进步性在于同性恋人之间的“正常”。它也没有像一些电影一样刻意去肯定同性恋人,而是创造或者是展现了一种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包括剧中女性角色的刻意弱化与缺失,男性力量的展示与角逐,其实都在为同性做一个环境基调。在这个环境基调下,表现他们琐碎的生活和日常。然后在分分合合的日常中,塑造出两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何宝荣与黎耀辉
乖张絮叨偶尔又有一些调皮可爱的何宝荣,偏向于内敛沉静却更加倔强的黎耀辉,然而两个性格看似不同的人却又同样寂寞不断寻求爱与爱人的关注。也正是这样的两个人物使这部电影有着迷茫忧郁甚至痛苦的生命力。这部电影虽然是开放式结尾,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同性电影的悲剧性在里面。然而与以往同性电影的悲剧性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两个人的个人原因,而非社会指责或是对同性恋本身的恐惧。两个恋人之间的试探折磨,对彼此的强烈的控制欲,控制过头之后的倦怠,想放手又不舍得。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感情故事。
当时的影评人说,这与西方对同性恋的认知开始趋于同步,也体现了东西文化对边缘群体的直视与正视。但是显然电影要先现实一步,这部电影在戛纳获奖之后,在国内金马遭遇却不忍直视。这就牵连到同性群体与社会和平共处的问题。再回看《春光》,本身也不是一个在正常社会语境下发生的故事。
现在,香港的同志平权运动还在发展。
同性不仅仅拓展了电影题材表现的可能性,也拓展了爱的可能性。
平权运动一直到现在,其实需要的只是平等与正常。
到这里用一句比较矫情的话结束吧。“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饭团观影
文字丨夏晗 刘婧媛 白育烨
编辑丨韩智
校对丨刘镒
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们投稿
投稿邮箱:fanfanfil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