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绘画文学艺术形式作文(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

sukai 2024-03-02 292

  眼 睛 没 空 ,就 用 耳 朵 吧 !

  BGM|by Dustin O’Halloran–Catherine's Tango/Piano Sonata, Opus 20

  

讀 林 任 菁 畫 作

文 / 鹿野 | 画 / 林任菁

几 场 秋 雨 过 后 ,

绘画文学艺术形式作文(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

这 城 市 便 进 入 秋 天 了 。

酷 暑 的 燥 热 一 下 子 消 退 ,

秋 凉 来 得 正 是 时 候 。

此 时 ,

对 着 林 任 菁 的 画 作 ,

可 以 安 静 地 呆 上 一 整 天 ,

看 她 画 里 的 芒 草 飞 絮 ,

苇 叶 与 鸣 禽 。

  ○ 雅歌|155x195cm 林任菁 2008 (局部)

  1/

  用細微生動的風雅,

  安放自己內心世界。

  如果一个人流落到一个孤岛,只允许带一本书,我愿意带《诗经》;如果只允许带一幅画,我愿意带林任菁的画。

  只要你看过她笔下的草木,你便可以理解,《诗经》里的极其朴素明亮、细微生动的风雅。

  她画芒草飞絮,画草丛间的野鸭,画停在狗尾上的蜻蜓,画倒映水中的芦苇,一枝一叶,纤毫精准,足堪打量——但又不止于细部的精心绘制,更有一种宏观的气韵贯穿整个画面,因此,尽管画面静止,你却能透过物象感受到她笔下的清风自来,悠扬宁静。

  王小妮说诗歌是她逃避现实的老鼠窝,绘画之于任菁大概也是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内心的所在。她的画作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当中没有现下社会的喧嚷纷乱,只有蒹葭苍苍,维叶萋萋,只有喓喓草虫,燕燕于飞……她钟情于大自然这些最为微小的事物,正如她自己给人的感觉一样,纤细而不柔弱,看人的时候微笑不语,眼角和嘴角分明是上扬的坚定力量。

  

  ○ 风轻系列之十一|68x44cm 林任菁 2013年

  

  ○ 风轻系列之|68x68cm 林任菁 2013年

  

  ○ 丽秋系列之六|68x68cm 林任菁 2013年

  2/

  用低調簡靜的真誠,

  精細寫意感性直覺的真實。

  和朋友一起的时候,她不是话语最多的那个,她总是在看,在观察,在发现,在寻找,在体会。看这些的时候她永远是微笑的,从内而外透出来的微笑,她先于旁人洞悉了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神秘与美妙,可是她不说,她用画笔一笔一笔将这些神秘的美好重现到纸上,“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每一笔都是最真实的再现,细腻、明静,褪去了烟火气的宁静优雅。她内心的纯净也仿佛九月清朗的天空,不含一丝杂质。

  正是有这样的单纯坚定,让她可以安心地沉溺在绘画的世界里,心无旁骛,专注享受。

  

  ○ 水镜园系列之二 | 97x180cm 林任菁 2015年

  了解她的好友说,她的沉稳不仅仅来自于性格,也来自她对绘画长路的预备。因为从小看父亲画画,自己就在桌底下玩,耳濡目染,自己也拿起画笔。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但找到用工笔花鸟来表达内心,还是经历了一番山水间的辗转。似乎对于宏大的山水主题不那么契合,直到开始学花鸟。

  从一开始林任菁就清楚地意识到绘画是要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而非机械地重现客观事物。“工笔花鸟画从来就不满足于单纯追求形似, 它固然有追求‘逼真’的传统, 但是逼真并非最高真实, 中国画中的‘真’,其实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真诚。”忠于自己的内心,这不光对于绘画,对于任何艺术门类都是值得坚守的信念。

  

  ○ 水镜园系列之四|97x180cm 林任菁 2015年

  

  ○ 憩|68x68cm 林任菁 2014年

  她早年的作品喜欢表现秋的萧瑟疏朗,一种生命里与生俱来的荒凉感。这大概是艺术家对于自然物象的感性直觉,对于薄暮,对于远烟,油然而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怀——不光是感伤与萧瑟,更有一种清朗、澄澈的恬淡高远。该如何将这些微妙的情绪表现在画布上?她选择了工笔花鸟。与一些华丽浓艳的花鸟画不同,林任菁的花鸟是低调简静的,她一般用淡墨起稿,敷以淡色,草青、泥黄……绝无浓艳之笔。因此,你看她的工笔,又有一种写意的意境氤氲其间,仿佛塘边苇丛上笼罩的一团薄雾。工笔的精细与写意的抒情在她的画作当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 偎 / 二 | 45x45cm 林任菁 2015年

  

  ○ 雅歌|155x195cm 林任菁 2008年

  3/

  努力向内挣扎,

只是为了来时的初心。

  如果说早期的绘画是忠于自我内心的表达,中期她的绘画中多了一种对于大千世界的思考和观照,一种更为复杂的,接近哲学的思辨和冥想出现在她的画作当中。“真正地觉知到水,是缘自水中的映像。它像极了我们看似繁花似锦却变幻莫测的无常生活。站在水边,遇见自己,有庄周梦蝶的感觉。我告诉自己,水中的我才是真实的。于是开始了《风静》和《水镜园》系列。”其实何为真实?眼见的,耳闻的,双手紧紧握住的,就是真实?过去的,未来的,又是不是真实呢?寻找真实,不过是确认自身存在过的明证。那么《水镜园》当中,游弋于玄黄天地间的一尾小鱼,停在芒草上的一只蝴蝶,这些也许都未曾被世人所注意过的微小生命又是否真实呢?至少在此刻,在作者和观者的眼中心中,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

  

  ○ 林任菁工笔花鸟画精品集-局部|水镜园系列

  

  ○ 林任菁工笔花鸟画精品集(样书封面)

  即将出版的画集收入了包括《水镜园》系列在内的林任菁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共分四辑:“暖秋风偎”“映像觉知”“回归状态”“摇妍生命”,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各阶段。

  

  ○ 暖秋|206x186cm 林任菁 2009年

  “暖秋风偎”的芒花、苇草多是静止的远观,“映像觉知”中的水镜园则是悲悯的俯视,到了“回归状态”中饱满热烈的莲花则是深情的凝视了。色调也一下子温暖起来,仿佛是特写一般,一朵花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那是毫无保留地赞美和拥抱生命。

  4/

  顿悟后豁然开朗,

  心灵中没有了自我的篱笆。

  她自述这是一种回归状态。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几年前他的先生也是同行知已的洪洁去世对于她是怎样一种考验。后来她一个人去了西藏,一呆就是一个多月,住在藏民家中,与藏家的小女孩成了亲人。她原本是想要看看自己所能承受的外界的严苛,但进藏以后发现,藏区展示出一种出乎意料的平和宽容。看她那些日子发在朋友圈的内容,一股温暖与坚强的力量围绕着她,真是由衷替她高兴。抵抗忧郁最好的办法,就是热爱一切世俗的东西。这是一位曾经陷入抑郁症的诗人的感慨。“放下自我之后看到了光”,那真是一种放下,一种解脱,一种顿悟以后的豁然开朗——这或许是对林任菁创作的误解,却也是一种祝福。

  

  ○ 寂|68X68cm 林任菁 2016年

  

  ○ 状态之《洋桔梗》四|45x45cm 林任菁 2015年

  如果说前期的“暖秋水镜”是一种对于自我内心的寻找与契合,“回归状态”是一种放下自我后的圆融成熟,“摇妍生命”则是惊喜了,一种对于生命的喜悦由衷地在她的画作当中呈现出来——仍然不用艳色,但哪怕一枝冰花,却充满了明亮温暖的力量。这一阶段当中林任菁仍然在不动声色地创新与探求,新的构图,新的角度,画作的内容也出现之前少见的大型犬只温暖相依。在这种尝试当中,她独特的古典意境却丝毫没有丧失,这真是一个成熟画家的强大定力。

  5/

  画为心文如人,

  相通相融浑然天成。

  她曾经痴迷于《诗经》《道德经》等古典经文中自得其乐,这也很容易理解她的作品中自始至终充满一种古典的诗意;继而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表达,及至达到一种哲学甚至宗教的内涵。表现在她的作品当中,一枝一叶,一虫一鱼便具备了与其他画家截然不同的境界。

  

  ○ 梦幽|68X68cm 林任菁 2016年

  其实,宗教、哲学、艺术,甚至包括科学,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都是相通,甚至统一的,这大概是万事万物终极的走向。我亦喜欢《诗经》,乃是喜欢一切浑然天成的事物,既充满了人类童年时期的简单自然,又显示了理想社会人性的成熟与饱满的元气。林任菁的画,当得起“浑然天成”,没有一笔勉强造作,你看那些枝叶随风摇摆,觉得它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笔都变不得。像她的人一样,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甚至连她的名字,与她的画作也贴切极了「任菁」—— 她作为画家的一切似乎都是浑然天成。

  她对文字的感觉也很好。事实上,很多画家的文学造诣不亚于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甚至在气度和格局上有过之。尤其国画家,闽中如陈子奋、潘主兰者古文功底深厚,画中所题,寥寥数语也可见其功力;学习西画如吴冠中、陈丹青者,手下的散文也成熟大方,自成一派。林任菁不仅对于古典文言文有较多的钻研,散文也写得清新秀丽,笔下的画语札记都是美文。其实绘画和文学艺术一样,是一种表现艺术,如何用准确传神的方式把内心表达出来,这表达的方式或许各有其特色,但最初的来源和最后的呈现都是一样。绘画讲究构图,角度,作文也一样,角度,构思,结构,如何描述、渲染,如何组织,如何呈现,如何表达……一个成熟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必定有丰富的层次与蕴籍的内涵,一个优秀的画家也必定要考虑作品的丰富性和思想性。

  读任菁的画作,从草木诗经的凄清到庄老的思辨再到世俗的相知相融,从浑然天成的天真到包容宽厚的礼赞,都是一个成熟生命不断感知寻找的过程。她今后还将创作出什么样的惊喜呢?真让人期待。

  鹿野|2016/0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