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牛人真多!
这不,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位
绝对是唱歌界里,开刀水平最好的人。
昨日,
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
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35届
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ISMISS)年会上,
全体董事会成员以不记名投票方式,
全票通过新桥医院骨科主任
周跃教授成为该学术组织
2017至2020年候任主席,
2020至2023年协会主席。
▲周跃教授
据悉,
这是自该国际学术组织成立近30年来,
第一位华人担任主席的职位。
他的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周跃从小学过画画,学过声乐。
他说,自己深爱艺术,
母亲是医生,
如果不是父母非要他学医,
他或许会是一名建筑师。
今年56岁的周跃
1978年进入第三军医大学。
从本科到博士,
这条求学之路并不轻松。
特别是一开始学医,
他认为医学很枯燥,
提不起兴趣。
“我当时跟自己说,
即使学医,也不可放弃艺术。”
如今,56岁的周教授笑道:
“你们想象不到吧,
我后来毕业了做医生,
最初的10年业余时间
在歌厅里兼职做乐队主唱。”
▲周教授的音乐水准很高
是什么事触动周跃潜下心来研读医学?
周跃说,一次次的深入学习,
让他对医学的看法改变了。
“我在一次骨科手术中看到
老师们要用斧子剖开患者的骨骼后,
才能为其进行手术时,
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周跃说,
他突然悟到,
外科手术不仅要大气磅礴,
也应该追求精美,
使患者受到最小的创伤,
得到最佳的恢复。
“就像画家的笔之于画布,
雕塑家的刻刀之于泥石,
医生面对的是人,
微创手术,
我认为应该追求精美。”
经过不断探索,
周跃取得一个又一个
脊椎外科手术上的技术突破。
他有一个手术习惯,
每次手术都在悠扬音乐中完成,
一直被病人和同事们称作艺术享受。
▲手术中的周教授
“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应具备
音乐家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一台手术就像是一场交响音乐会,
音乐有韵律节拍,
手术也应该有节奏层次,
跟着手术节奏,
才能为病人进行最佳治疗。”周跃说。
周跃还有一个习惯,
在电脑并不发达的过去,
身边都有一个速写本,
充分利用自己的素描功底,
将每一次灵光突现时想到的微创
手术中要用到的器械仔细画下来。
“这样的积累帮了我大忙,
促使我不断创新。”周跃说,
现在这个习惯仍然有,
不过载体变成了电脑。
▲周教授做手术时不忘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
“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这是周跃的座右铭,
也是推动他追求尽善尽美
人体艺术的源动力。
他说,
他和团队肩负着把中国微创脊椎
外科技术进一步推向世界的责任,
目标是救助更多的人。
2008年,
由周跃牵头成立的
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课题组
获得重庆市国内合作重大项目支持。
两年后,
在多领域专家共同努力下,
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发明成功,
进入前期临床试验。
2010年,
该研究成果与科技让世博更精彩、
嫦娥二号升空等共同荣膺
科技日报社组织评选的
当年度国内10大科技新闻。
▲外国友人为周教授画了一幅超人的画像
在追求尽善尽美的
“人体艺术”的道路上,
周教授从来没有停滞不前。
他相继在国内率先开展
三十余项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
2015年,
由周跃教授牵头研发的
“Z系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
通过欧洲CE认证,
获准进入欧洲医疗市场。
这一技术创新也引起了
国际脊柱微创专家的关注。
此外,
与国际大型医疗集团首次合作研发的
VISTA椎间盘内镜下融合通道手术系统
已在全球发布上市。
▲周教授与外国友人合影
不少人印象中的
骨科病房也许是这样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酸味,
病人有的绑着厚厚的绷带、夹板,
有的被各种牵引器困在病床上呻吟。
在新桥医院却是这样的:
窗帘换成了黄色的,
床单是方格蔚蓝色的,
墙上是各种各样的风景画,
窗台上、走廊里花草争艳……
周跃说:
“医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让每个病人满意,
不只是医疗技术,
而是一切。”
年轻时的周教授
对于成为国际微创脊柱
外科学会主席,
周跃表示:
“医生不能只研究医学。
放眼世界,
在医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
都是多个方面的通才。
哲学、文学、艺术
包括工科等知识的涉猎,
决定个人在医学领域的成就。”
----------END----------
来源:重庆晚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