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我市文学艺术创作成果(文学艺术创作比赛)

sukai 02-26 173

初夏,繁花似锦。达州迎来了文艺事业的又一个光荣绽放的季节!

近年来,全市文艺事业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认真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文化强市作为发展战略,从巴文化、红色文化、巴渠民俗民间文化中吸取创作灵感,立足达州、着眼长远、突出原创、打造精品,新鲜的文化力量迅速生长,城乡文化日益活跃繁荣,为达州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谱写出达州文艺新篇章!根植厚土,硕果累累“达州在全国曾经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是80年代‘巴山作家群’,以谭力、田雁宁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为我们这座城市赢得了不少声誉。”一位资深达州籍文化人士在回首达州文艺事业往事时谈到,“巴山作家群”带给这座城市的荣耀依然闪耀着光辉。如今,站在高起点上的达州文艺事业依然呈现加速的发展趋势,并结出累累硕果。文艺事业体系完善。我市现已拥有作协、剧协、音协、舞协、书协、美协、摄协、曲协、民协、视协、杂协、评协、诗词协会等13个文艺家协会,市检察官文联等5个文艺社团和大修当代艺术村等5个文艺创作基地。文艺精品创作活力不断释放。我市年均创作各类文学类作品6000余件(篇、部)、视觉艺术作品20000余件、舞台艺术作品近300个,获评全国、全省“群星奖”和戏剧小品比赛大奖等60余个,位居全省前列。《巴山魂》《村官杨帮武》《细娃滚灯》《达州之恋》等舞台艺术精品深受群众喜爱。儿童舞蹈《细娃滚灯》参加央视戏曲春晚。仅2015年,有《家务事》《测试》《幸福村的浪漫故事》《红纱巾》《再吹冲锋号》《生命通道》《“丘儿”书记嫁女》等作品在四川省首届艺术节中获奖,参赛作品数量和获奖质量均居全省前列。17件作品入围第二届四川文华美术奖评奖。《村官杨帮武》《达州之恋》先后获得省政府文华奖,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美术书画作品《重建家园之六》获优秀奖。小品《救人要紧》获“中华颂”全国戏剧小品比赛银奖,诗集《大地密码》荣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特别是,2015年省文联授牌万源市为“四川省文艺创作培训基地”,使之成为我省第13个、达州市第一个省级文艺创作培训基地。达州文学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好时代。近年来,我市作家协会发出“巴山作家雄起再出发”的响亮号召,凝神聚力促进全市文学创新再上新台阶,创作出了一大批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走出巴山、走向全国的优秀作家,在全国市州级作家协会中独树一帜,多次被四川省作家协会评为先进集体。据统计,共创作电影、电视剧13部300余集;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5000件,其中省级以上发表作品千余件;出版个人作品集或专著103部,多人荣获省市和全国文学奖励。开展创作采风、观摩学习等活动,连续举办一年一度的“达州网络写作交流会”。

群众文艺,遍地开花我市建有8个文化馆,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4个、国家二级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文化馆2个;建有3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自2011年以来,我市各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每年免费接待群众120万人次以上。全市组建了3500余支各类群众文化队伍,其中20人以上且能够常年开展活动的群众文化队伍有1800余支,涌现了近1000名群众文化骨干。组建了1500余人的“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者服务团。打造了“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摄影人”、“巴渠画派”等群众文艺创作品牌。我市长期保持了群众文艺创作普遍繁荣和持续繁荣的良好格局,仅新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就达到6000余件(部)、舞台艺术作品200余个,其中80%的舞台艺术作品和50%的视觉艺术作品搬上了舞台、搬进了展厅,在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展演和比赛中,获奖率达到40%。在加强群众文艺创作的同时,我市还打造了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平台建设”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荣获首届四川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市文化馆的“文艺帐篷队”,通川区的文化赶集,达川区的文化惠民“311”、“三百”、“三万”工程,大竹县的“百场文艺下乡”,万源市“红色文化活动月”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受群众欢迎。

我市文学艺术创作成果(文学艺术创作比赛)

迎美好时代,待百花齐放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达州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属于她的美好时代——《中共达州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在近期出台。《实施意见》的出台旨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到实处,担负起为民族塑魂铸魂的使命,优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环境,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建设起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更令人鼓舞的是,为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促进达州文艺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艺术欣赏水平,《达州市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达州市“文艺大师”和“文艺名师”带动计划五年实施意见》、《达州市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和“下基层普及文艺知识”活动实施意见》陆续出台。同时,我市在文化惠民扶贫方面,出台了系列方案,将通过精准滴灌、查漏补缺、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

烙达州元素,扬时代精神当下,文化艺术已成为达州不可或缺的名片,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达州的文化艺术烙印着自己的元素,丰富着城市的文化表情,彰显着城市的独特性格,正一步步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软实力”。2015年11月,我市的薅草锣鼓、渠县三汇彩亭会和刘氏竹编均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当年10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渠县再摘“中国诗歌之乡”名号。12月,达州本土作家贺享雍准备出版自己的新书《青天在上》,再次聚焦他所熟悉的乡村生活。他所在的“巴山作家群”以及达州“大巴山诗人方阵”、“巴山画派”、“巴山摄影人”等一批文艺品牌列入达州文艺发展规划纲要,也成为传播和弘扬达州本土文化的生力军。同样是在2015年12月,位于宣汉县普光镇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迎来第四期考古发掘以及整体普探、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省考古院考古队副队长陈卫东介绍,目前正调查发掘的渠县礼仪城遗址拟与重庆合川钓鱼城遗址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巴山一股英雄气,众志成城著华章。灵秀壮美的巴渠大地,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孜孜以求的文艺爱好者,更有不断凝聚的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的强大动力,一定能创造出更好更多的富有达州元素的文化精品,达州文艺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记者魏华(达州日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