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作为李安的指导的第一部长片,几乎奠定了他之后影片的风格基础。首先,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李安的电影,片头很重要,从《推手》片头那双无形之中,推动着生活往前进的太极手;到《喜宴》片头直接隐喻性的活塞运动;再到《饮食男女》片头遵守交通规则之后一涌而出的车流,寓意压抑已久的中国人,开始冲破桎梏寻找自我。
《推手》的矛盾冲突,乍一看是中外文化的冲突,但实则还是回归到了伦理,不然这部电影终会沦为《刮痧》之流——通过中外文化差异,刻意制造的矛盾,借以以小见大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探讨。而《推手》显然不是这样一部无趣的电影。
首先,是上文已经提到过的这部电影片头的手——手是什么?
手是可以拿起枪杆子反抗的肢体。电影《暗花》中,梁朝伟饰演的警察,正是通过打残杀手们的手,借此达到保护大佬的目的。
所以,《推拿》里的手,第一层含义便是反抗的肢体。
一个有趣的设定是片中有两个老人,一个是一套太极拳打得棒棒哒老朱,他的手很有力,能一掌把学生打到包子上无法反击,所以老朱是拥有反抗资本的一位老人。而片中的第二位老人陈太,则是手无力:右手总会莫名其妙地没有力气,所以陈太并不具备反抗的资本。老朱手有力可以反抗,陈太手无力无法反抗,导致这两个人在跟子女的相处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老朱可以在跟儿子儿媳产生矛盾之后,一走了之;而陈太只能在爬山的时候,因为追不上孩子们痛哭流涕。并不是因为追不上,而是因为她已经没有了反抗孩子们的资本——手。
同样,《推手》中还有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人物背景设定——老朱曾经其实身子骨也并不硬朗,而且经历过一次倒退的历史事件,并在事件中救了儿子却没来得及救妻子。后来老朱学了太极,于是身子骨硬朗了,即便年逾古稀,身子骨依然硬朗到纽约的15个警察都挪动不了他半步。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并未透露老朱学太极是在经历了历史事件之前还是历史事件之后,但是从练完太极警察都奈何不了他的情况看,当时他没能保住妻子,应该没有练太极。那么老朱这一段背景的时间线,我们便里清了。一次历史事件,让老朱知道了用手去反抗的重要性,于是他学了太极。
这是本片隐藏的一条故事线。
一次家庭变故,学了太极的老朱,开始了反抗——遂从儿子家搬了出去。
这是本片呈现出来的一条故事线。
都说“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如果你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能指和所指的两条故事线,同《推手》中呈现和隐藏的两条故事线放到一起,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虽然《推手》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呈现的都是看上去的那个故事,即:老朱从儿子家搬出去、老虎帮助派活了下去。但是实际上电影要表达的往往是隐藏在这显性的故事背后,隐性的真相——老朱要反抗的是那次历史事件!派能活下去是因为吃了人肉!而《推手》更为讽刺的是:当初历史事件里,老朱舍去了妻子救了儿子,所以他说对不起妻子而对得起儿子。但是如今儿子却成为了再次压迫他直至离家出走的原因。
如果说你只把《推手》当作一则人伦故事去看,那么你看到老父亲流落到洗盘子的时候会为之落泪,并深刻意识到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善待老人的主旨,并且一些感性的观众甚至已经拨通了双亲的电话。但是如若你能看到《推手》里关于反抗的故事,那么你会背后一凉——妈蛋,李安真是蔫儿坏!
从练太极反抗历史事件,到反抗家庭变故,归根结底,李安拍的这家事,说的还是国事啊!首先,片中的人设十分有趣:上文已经提到本片并不满足于呈现文化差异,所以这个中国丈夫和美国妻子的家庭里,你会发现孙子已经完全不像一个中国孩子了!从朱师傅给他吃中餐他不吃而要吃American Food,到陈太给他吃中餐他也不吃要吃American Food,就可以知道,这个家庭已经美化了,众所周知,我国是共产主义社会,而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这个孩子已经美化了,请尽情联想!
然后,片中一处美国媳妇跟中国公公的矛盾十分有意思:公公想看一看孙子的小鸡鸡以此来确定孙子可以替他传宗接代,而美国媳妇则一把抱走了孙子不让公公看。
李安怕观众们看得不明白,还特意让夹在中间的丈夫给翻译了一下——你替我翻译一下,这孙子到底是中国的种,还是美国的种啊?难怪朱师傅跟陈太在春游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北京城变了......直到片尾,李安让手没力、不能反抗的陈太,也从女儿家搬了出去。跟同样从儿子家搬出来的朱师傅,双手牵到了一起:注意!片尾的特写又回到了手上!手是反抗的肢体,所以李安通过这部《推手》,实在呼吁反抗:不论是有力的、还是无力的,请团结到一起!
这部《推手》中推动生活继续向前的无形之手,其实就是反抗: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通过反抗实现。
再会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全球最电影
微信号 : quanqiuzuidianying
新浪微博:@全球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