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十七世纪古典文学艺术特征(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作品)

sukai 2024-01-14 144

  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611综合基础考研重点笔记资料、重要词条总结

  戏剧情节:作品中人物与人物,环境的各种关系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个个场面贯穿而成。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线索是情节发展的头绪,脉络。

  发现:戏剧结构技巧术语。指从不知到知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其他人物或关系的新的发现以及对一些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变化,由顺境到逆境,由逆境

  自由剧场:1887年安托万在法国简历,1894年结束的业余剧团。其目的是反商业戏剧,佳构剧。受到龚古尔兄弟及左拉等自然主义创作思想的影响,支持左拉关于自然主义戏剧纯工作原则,并在实践中改革。

  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艺术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立场,根据一定的艺术理论思想以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对一切同类作品和现象做理性分析判断。

  审美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接受者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作品中的某些情致达到心心相印的特有心境的迷狂型审美状态。

  闹剧:又称笑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

  戏剧高潮: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也称“逆转,激变”。高潮是戏剧性的最突出,矛盾最激烈的那一刻,也是决定戏剧性运动能否获得统一性的关键。

  艺术体验: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沉淀。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时空艺术:时间与空间一体共存。艺术作为一种时空体,本质上体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某种重构。

  新剧:中国早期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又称文明戏。19c末20c初,兴起于辛亥革命前夕,几本队伍由民主革命或倾向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

  孤岛戏剧运动:上海沦为“孤岛”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戏剧活动。时间为1937年到1941年12月上海全部沦陷时结束。

  南开新剧团:中国早期话剧业余演出团体,1914年11月成立于天津南开学校,倡导人张伯苓,主要成员周恩来等。

  时空交错: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阻止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

  后戏剧剧场:(Postdramatisches Theater)后戏剧剧场时期(萌芽于二十世纪初,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蓬勃发展,直到今天) “后戏剧剧场”这个骇人听闻的名词其实恰恰精当地概括了七十年代以来新型剧场艺术的核心特点,即其对戏剧文本及剧本阐释在剧场实践里的中心地位的颠覆。在后戏剧剧场中,文本只是整个戏剧统一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与音乐、舞蹈、动作、美术等其它戏剧手段平起平坐。

  熊佛西:(1900-1965)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原名福禧,谱名金润,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向君, 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人。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撰写了《写剧原理》、《戏剧大众化的实验》等理论专著三种。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何思想倾向”。

十七世纪古典文学艺术特征(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作品)

  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re):又称环境剧场。环境戏剧是一种对戏剧空间的使用基础的演出方法。环境戏剧的要求尽量地消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让观众更多的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它是脱离传统剧场之外的戏剧,是脱离了传统演出模式的戏剧。

  质朴戏剧:又可称作贫困戏剧,是格洛托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直接的、现实的、互相感应的、富于生命力的,为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表演艺术是戏剧演出的根本,没有服装、布景、音乐和灯光效果,甚至没有剧本,戏剧照样存在。演员既创造戏剧动作,又引导观众进入戏剧情节之中。演员成为演出与观众精神、心理、感情及理智的沟通者与建树者。

  残酷戏剧:(Theatre of Cruelty)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法国,它的创始人是法国戏剧家阿尔托(Antonin Artaud)。他主张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戏剧的功力在于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再是外在的、冷漠的欣赏者,舞台与观众席应融于一体。此外,在戏剧的表现手段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已不再是舞台对白,而是形体语言,通过形体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所无力表达的一切。 “残酷戏剧”的理论,日后被西方各国的先锋派奉为圣经,并指导于他们的实践中。

  表现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19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极盛于20世纪初至20年代前后。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流派。表现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对人的灵魂的深入开掘,以及为表现人的灵魂而运用的各种主观表现方式,都为当代戏剧家所吸收、借鉴,推动了当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

  象征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流派,它首先兴起于诗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戏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这派剧本大都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同时多采用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不同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

  存在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认为人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但又并不具备理性的基础;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孤独而没有意义。存在主义戏剧在哲学思想上为荒诞派戏剧作了准备。

  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它一反传统戏剧的规律、特点,又被称为“反戏剧派”,“反传统戏剧派”。 “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继承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中所体现的荒诞性,是存在主义在戏剧舞台上的延伸。荒诞派戏剧多为短剧和独幕剧,以极度荒诞和夸张表演来代替情节,使荒诞本身戏剧化,戏剧形式荒诞化,扩大舞台效果。人物形象个性丧失,角色不确定,外形残缺,稀奇古怪。语言怪异,没有逻辑性,人物对白文不对题,语无伦次,不断重复,杂乱无章,使语言失去意义而变得荒诞可笑。注重直喻性道具和场景的运用。

  进化团:中国早期话剧(新剧)的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

  莎士比亚戏剧特点: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他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他创造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容易使我们同情。他在描写性格方面让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丰满他们的形象。他总是力图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浪漫主义戏剧: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陈腐规则,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

  艺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活动,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具体把握并从中获取审美愉悦的过程,是艺术作品发挥审美功能的必要途径。

  舞台美术:

  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并不存在的“墙”。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的空间实体联想产生的,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

  脸谱:一种在演员面部用重彩勾画出寓意,或象形图案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化妆。多用于历史,深化,或幻想型人物的造型。

  京剧

  南戏:又称“戏文”,是宋元时期南曲演唱的戏曲,因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地区,故也叫温州杂剧。一般认为,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花部: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深受下层民众所欢迎,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和剧本体制。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以下几种:花部高腔、花部梆子腔、花部皮黄腔、花部柳子腔。

  木偶净琉璃:木偶净琉璃是日本一种独特的木偶戏,也是傀儡戏中最主要的一种。它是由日本早期的木偶戏和净溜璃曲结合而成的。

  一桌二椅: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用具。用时可多可少,可分可合,视演出需要而定。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不同场合的桌椅,又可作为山、楼、床、门的代用物。除帮助演员表演外,还通过不同的摆法和桌围椅帔的不同色彩与纹样,并结合其他砌末,对剧情的地点和人物关系作出表现和暗示。

  科介: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多用于杂剧,介多用于南戏。

  傩舞和傩戏:傩舞是古代的“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实在傩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戏的艺术特点:以面具为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角色不多,场面多伴锣鼓。

  优孟:优,中国古代戏曲演员,又称俳优、倡优。“优孟衣冠”中已经有了扮演成分的存在,并且有一定的情节。但是优孟的表演追求的是对生活原型模仿的肖似,而不是艺术创造。优孟的唱歌和说话也不同于戏曲的唱白,因此并不能作为戏曲的开端。

  更多中央戏剧学院考研专业课考研笔记资料重点词条,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参考书、考研复试信息等可以咨询中央戏剧学院考研专业课老师扣扣3278396027获取更多中戏考研专业课信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