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文学艺术的发展创新(文学艺术上的创新)

qiaoqingyi 2023-12-31 165

  □ 杨青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随着会议进行,关注民间文艺、发展民间文艺,成为连日来,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在雅安,民间文艺虽有着不可忽视的魅力与价值,但在市场化的浪潮下,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民间文艺又该如何适时调整、发展创新,这些却是亟待大家筹谋的难题。

  从名山马马灯到荥经竹号,从宝兴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再到汉源的老太庙花灯,若去细推深寻一番,散落在雅安各地的民间文艺,定然层出不穷,且门类多样。而民间文艺的作用,除了令人赏心悦目外,它更是地方文化的鲜活缩影,也是一部记录乡村变迁的人文日志。得益于诸多民间文艺,我们还可窥见祖先生活的样子,也能洞察民俗习惯的传承。所以,民间文艺所展现的,不仅是多元化的艺术面貌,更是一段生动鲜活的区域历史。

  顾名思义,民间文艺是发轫于大众之中,生长在广袤乡土内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制陶、剪纸,还是年画、歌谣。它们都透露着,一种浓厚的民间气息与时代色彩。而就是这些生动活泼的民间文艺,却在当今时代中,在传承和发展上,正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和难题。这些难题,既在于民间文艺能否适应时代的快速变化,也关系着民间文艺的内在魅力,与时下人们的审美需求符合与否。

  在不少人眼中,民间文艺无疑落伍了,进而还成为了一种“土得掉渣”的文艺形式。面对这种质疑,我们在愤懑之余,却更该思考,民间文艺当如何接轨时代,又需怎样去传承求变。仅以雅安为例,在笔者目力所及之内,不少民间文艺,正发生着可喜的改变。譬如,荥经砂器在近年来,就已从生活器皿的单一制造,转而开始研发出各色文玩、艺术摆件等新式砂器。而像汉源老太庙花灯等地方曲艺,也在唱词内容、舞蹈形式等层面,加入了新近的文化元素。

文学艺术的发展创新(文学艺术上的创新)

  由此审视,民间文艺的发展,不应是穷途末路,而该是适时调整、创新传承。民间文艺的未来,也需以变化来求发展,以创新来促传承。只有让民间文艺本身,始终处于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内在精髓传承,才能有实现的可能。反之,若只做单纯的固守,而排斥时代的新风,或弱化创新的成分,那必然只会让传承之路越走越窄。毕竟,民间文艺的土壤在民间,要传承和弘扬这些民间文艺,那时代的风貌和大众的需求,便是民间文艺在发展中,难以绕开的问题。

  如今,许多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可谓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它们在传承创新中,既面临着“破”与“立”的抉择,又经历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而让民间文艺在发展中传承,这不仅需要其从业者的努力,也更有赖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在此,我们应多一点对各类民间艺术的关注,并让这些根植与乡音厚土中的艺术,少一点边缘化的焦虑,多一些被期待的瞩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