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kai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总结图(先秦文学的艺术特点)

sukai 2023-12-22 128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15 布面油彩 160×160cm 2017年

  浓厚的乡愁 诗意的栖居

  文 / 龙义敏

  “乡愁”概念最早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它其实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之后,反映在汉代乐府诗里的“乡愁”也不少。这类诗歌都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相传,六朝时梁朝宗懔被俘至北朝后,因挂念故国南朝而撰写了《荆楚岁时记》。到了近代,鲁迅先生的《故乡》以清新之笔调描写了故乡绍兴的风土人情,娓娓诉说了他绵绵的乡愁,开近现代乡愁文学之先河。其后有废名、沈从文、师陀、萧红等作家,也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传达出自己的乡愁。就此来说,中华民族有乡愁的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也有着浓厚的乡愁情节,所不同的是,我不是以文学作品而是以油画作品来抒发乡愁的。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16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一般说来,乡愁的产生大多遵循钱理群先生所提出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某种程度上,乡愁是人处在现在的时空下对过去的一种回忆或者凝视。现在和过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有了距离才能产生乡愁。我站在“现在”这个点上,回眸岁月,不停地问自己,“我曾经是谁”?无独有偶,后印象主义大师高更曾也有类似的疑问,并于1897年创作出其绘画生涯里最重要的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从小在贵州黔东南生活,长大后去中央美院学习,之后回到家乡,再到艺术研究院深造。毕业后,我未回故乡而是在贵州安顺工作。从此以后,我身居异乡,对黔东南只能是做遥想了。在这种反复展转、漂泊的人生旅程中,我的思乡情结也随之愈发强烈。这个时候,儿时的记忆成了我重要的情感依托。何以解忧?唯有画画!是油画创作让我拉近了现实和记忆中故乡的距离。我的油画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题就是乡愁,这种乡愁是故乡与自我的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凭借。当我操起画笔站在画布前,儿时的记忆纷至沓来,我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的熟悉,以至于不用像石涛那样“搜尽奇峰打草稿”,故乡山水的形象已跃然眼前,并在画笔尖流淌,似乎故乡、思维、画布结合在一起,就如莫扎特创作曲子一样,那曲子本来就存在于他的头脑中,只不过是借其手写出来而已。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17 布面油彩 120×120cm 2017年

  我从小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小山村,环村皆山,目所能及之处也都是山,“山”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特殊印记,因而,这些山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日后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苏东坡有言:“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我油画作品里的山断然不是对家乡自然景观的模仿,而是我在自然中寻找到的精神依托。我借山寄相思,山为我代其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里的山就是我,我就是山,我和山实际上连结成一体。传统山水画创作惯有的俯视构图令人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仰视则有遥不可及的意味,这都无法很好地表现出我与故乡山川风物之间的亲密关系。有鉴于此,我的作品基本上采取半俯视的构图,以较好地体现出我和故乡山水间平等的、并列的、亲近的关系。半俯视的构图,除了能很好地表达出我和山水间的亲密关系外,也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山水可居可游的妙处。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18 布面油彩 120×120cm 2017年

  实际上,我这一系列的作品构图较统一,画框的比例也一样,天空面积较少,且被山体分割成较简约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我大量使用调和油,试图让画面的色层相互叠加,以凸显出画面透明、含蓄而富有诗意的效果。同时,画中坚硬的山体和蓬松植被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对植被处理可谓稳定而有韵律感,与平静的水塘相互呼应。总的来说,我对物象的刻画虽然追求一定的层次感,但往往将之控制在二维空间之内,这让我的画作既有图式感,也有童话般的梦幻感。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19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我的家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没有一碧万顷的湖泊,但有给我带来欢乐的水塘,这里处处洋溢着“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意。因此,水塘是我画面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水塘亦如围棋布局中的“眼”,它的存在增加了画面的生气,它还能与天空形成呼应关系。它像一面镜子,照出山川的妩媚,可谓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有道是“水无山不活,山无水不灵”。由此可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愿景是如此地具有前瞻性。除此之外,田地也是我画面中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一畦畦已经耕种或等待耕种的土地使本无人物的画面顿生人气,还带来些许的温謦之感。精耕细作的田地既是故乡人民勤奋劳作的象征,也预示着我的创作在未来将获得丰收。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20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我的油画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结合,也是现实与过去的交融,故而,我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我的画作致力于表达出“诗意的栖居”,此处的“诗意的栖居”其实带有罗曼蒂克式的格调。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是我表现的对象,也是我快乐的源泉,正如陶渊明读《三海经》时所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龙义敏 故土记忆之21 布面油彩 120×120cm 2017年

  虽说乡愁寄托着我对过去的回忆,但我无论如何缅怀过去,立足点却还是在当下。我既不觉得昨是今非,也不认为今是昨非。事实上,我肯定现在的状态,对将来的生活也充满信心。作品里的小路是我奋斗和自信心的见证,通过它走出山外,学有所成,也通过它走回大山,成家立业。小路是通往乡愁的桥梁,是连接过去与当下的通道。无论如何,我将继续地努力,在画布上,在生活中恪守对故乡的爱。最后,借用海德格尔《林中路》里的话结束本文:“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1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2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3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4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5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 家乡的风景之6 布面油彩 100×100cm 2017年

  

  龙义敏,侗族,1977年出生,贵州三穗人。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参展及获奖:

  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 铜奖(中国文联 北京)

  2002年,2002贵州省油画展(贵州美协 贵阳)

  2003年,贵州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贵州美协 贵阳)

  200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暨十届全国美展选拔展(贵州美协 贵阳)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中央美院 北京)

  2008年,贵州省第四届青年美展暨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选拔展 优秀奖(贵州美协 贵阳)

  2010年,贵州省第二届美术专业大赛(油画) 二等奖(贵州文化厅 贵阳)

  2010年,“交通运输杯”多彩贵州书画大赛(油画) 优秀奖(贵州美协 贵阳)

  2011年,纪念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贵州优秀美术作品展(贵州美协 贵阳)

  2011年,融合与嬗变——当代中国油画邀请展 优秀奖(盐城美协 盐城)

  2013年,大艺之境当代油画作品展(大艺网 上海 无锡)

  2014年,“江山如画”油画作品展(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 北京)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优秀奖(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2015年,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中国美协 敦煌)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总结图(先秦文学的艺术特点)

  2015年,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优秀奖(中国美协 通渭)

  2016年,首届贵州青年美术双年展 优秀奖(贵州美协 贵阳)

(当代油画专题)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