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qiaoqingyi

闽清县文学艺术界(闽清文旅项目)

qiaoqingyi 2023-11-07 129

  宣传六位闽清名人

  弘扬四种梅邑文化

  纵观闽清千余年建县历史,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名人,但有名望、有成就、上层次,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百姓称赞的,概括起来有“六位名人,四种文化”。

  人物:陈祥道、陈旸

  文化:礼乐文化

  核心精神:“礼乐同辉,传承文明”

  

  闽清县建有二陈纪念堂

  兄陈祥道(1044年~1095年) ,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是著名经济学家、理学家,官至太常博士。弟陈旸(1064年~1128年),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以布衣身份中贤良科进士,世称陈贤良,是北宋著名音乐理论家,官至礼部侍郎。

  在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是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了十分重要作用,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影响巨大。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所谓礼乐,就是礼和乐的并称。在古代社会,礼是一切行为的准则,通过礼制体现社会等级的同时,也体现德治和仁政。乐则是指礼仪中的用乐,包含音乐、舞蹈等,以此渲染气氛,调整人的感情。孔子把礼乐视为一体,既重视礼对人道德行为的影响,又重视乐对人精神品质的影响。中华文化经典《孝经》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陈祥道、陈旸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们推崇、深研上古礼乐制度,并著书立说,成就斐然。陈祥道著《礼书》等7种226卷礼乐著作,以及《论语全解》10卷。陈旸著有《乐书》等3种240卷礼乐著作,以及《孟子解义》14卷。在清代乾隆时期,《礼书》、《乐书》、《论语全解》均被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四库全书·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他们的著述能入其中,足见其价值不一般。陈氏兄弟不仅为古代礼乐制度建设和礼乐文化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生疾苦,为家乡作了许多好事。他们去世后,受到历朝官府重视与褒奖,入祀闽清县先贤堂,建有二陈先生祠,陈旸带领乡亲们修筑水渠“贤良陂”、“陈贤良与皇帝辩宝”、“陈贤良拜石得泉”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群众中深有影响。

  

  北京天坛的神乐署立有陈旸塑像(图片源自网络)

  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陈祥道《礼书》与北宋司马光《书仪》、南宋朱熹《礼仪经传》“共同代表了宋代礼学的最高研究水平”。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内在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也是今人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传承典范。陈旸《乐书》被认为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礼的中国古代音乐博物馆立有中国古代八大音乐名人塑像,陈旸跻身其中。国务院2008年3月1日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礼书》《乐书》同列其中,从先秦至1911年的3000多年间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仅遴选极为珍贵的2392部,我县能入选两部,实为难得!

  我县现建有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原为二陈先生祠);2006年5月成立了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办有闽清礼乐文化网、礼乐论坛等媒体,出版了《礼乐同辉》三集;2009年闽清县委、县政府把陈祥道、陈旸的礼乐文化列为闽清“文化三宝”之一。他们的故乡云龙际上村有起傅岩、高折仙桂等崖刻,有宋代古桥、十八学士古碑、贤良陂遗址、开闽寺遗址等古代文化遗存。

闽清县文学艺术界(闽清文旅项目)

  人物:许将、郑性之

  文化:状元文化

  核心精神:“勇攀高峰,摘取桂冠”

  

  许将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许将(1037年~1111年),闽清坂东人,官拜宰相,文武双全,廉洁奉公,谥号文定,史称文定公,坂东镇文定村名由此而来。许将文采缘饰、才华横溢,年仅27岁便拔得头筹、摘得桂冠,成为了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郎。传说闽清有缘分都,因有出状元才有资格。当时欧阳修担任主考官,读了许将的赋后赞其“未可量也”。果不其然,许将入朝后,很快便崭露头角,特别是宋神宗继位之后,委以重任,参与变法,在革除弊政、整顿兵治、外交谈判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宋代名臣李纲对许将的景仰之情溢于言表:“文定许公,当仁庙嘉祐中廷对,为天下第一。历事五朝,逾四十载,入位丞弼,出拥节旄,其勋业、行义、经术、文章皆兼备之,为当世之所瞻仰。”

  

  郑性之画像(图片源自三坊七巷官网)

  郑性之(1172年~1255年 ),闽清在南宋时期出的又一个状元。长乐市也称郑性之是长乐人。但宋朝官方正史《中兴馆阁书目》记载郑性之为闽清院坪人。此书刊印离郑性之去世仅24年,应可确认。另据郑邦朝、郑亨光、张德团等人考证,郑性之确为闽清院坪人,郑性之金字神位牌在三溪郑氏宗亲家中找到。闽清梅溪有状元岭地名,石郑、马洋有清溪郑性之题刻。郑性之师从朱熹,深受赏识,南宋嘉定元年以进士第一及第,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身居要职,敢于直谏,建议先宽法令、与民生息,以使国家恢复元气,并提出广开言路、巩固边防、收拾人心、徐图恢复的策略。致仕后回福州居住,为福州做了不少好事,如修缮了闽安镇(今天马尾区亭江镇)的迥龙桥。里人为纪念他,在三坊七巷的吉庇巷修了一座“耆德魁辅坊”。

  闽清小县历史上出了2位状元、198位进士,来之不易,这与闽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向来崇文重教、学子勤奋好学有很大关系。

  人物:黄乃裳

  文化:华侨文化

  核心精神:“爱国爱乡,造福桑梓”

  

  立于坂东街头的黄乃裳塑像(图片源自网络)

  黄乃裳(1849年~1924年),坂东镇湖头村人,是著名的爱国侨领,辛亥革命志士,中国近代报业先驱,重视教育,兴修水利。其三弟黄乃模乃甲午海战殉难志士,邓世昌助手,致远号副管带。兄弟交相辉映,爱国主义精神堪称后世楷模。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总书记1991年11月指出“黄乃裳先生是全体华侨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1992年5月,他又为黄乃裳作了“侨史留芳”的题词。闽清因黄乃裳带领数千贫家子弟南渡马来西亚,在诗巫创建“新福州”,“小小闽清县半县在南洋”,而侨民众多,成为福州第二大侨乡。

  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福州加快推进“海上福州”建设,我县提出发挥侨乡优势,弘扬华侨文化,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闽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县建有黄乃裳纪念馆(台山公园)、乃裳广场、乃裳小学(湖东小学加挂校名),坂东有黄乃裳故居和陵园,成立有黄乃裳研究会。詹冠群、黄建、黄建聪等先生著有不同版本的《黄乃裳传》。

  人物:吴孟超

  文化:院士文化

  核心精神:“正德厚生,敬业求精”

  

  96岁高龄的吴孟超依然工作在第一线(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吴孟超(1922年8月13日~),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人,世界级肝胆外科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士从医74年,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我国发现的第17606号小行星被国际小行星中心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2017年2月就被央视授予“中国最美医生”。吴孟超至今已做了1.4万例手术,其中9600例肝癌手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今96岁高龄的吴老仍工作在第一线,拿手术刀的手仍然无比稳定。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吴孟超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亲切接见,胡锦涛同志称赞他“有高尚医德,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作为闽清人,史无前例。他的医术精湛,他的医者仁心,他对家乡故土的殷殷深情,他对普通百姓的悠悠情怀,称之“当代的医学泰斗”,受到国家的嘉奖和世人的赞誉,当之无愧。现成立有“吴孟超精神学习宣传研究会”,印发有会刊,已编辑闽清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辑专集。

  俯仰古今,六位闽清名人,与日月同辉。纵横海内,四种梅邑文化,共天地相生。六位闽清名人共同的特点是“爱国爱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百姓情怀、成果丰硕、功德无量”。成为闽清人精神世界的巍巍文化丰碑,成为闽清人勇往向前的内在动力和信心所在。我县应该大力宣传六位闽清名人,弘扬梅邑特色文化,让它作为闽清的文化标志家喻户晓,传承发扬。

  后记:感谢陈诸安、张德团先生提供相关材料及宝贵修改意见

本文来源:闽清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刘久兴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