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及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日前,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升级”,令全省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记者:2015年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马少红: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果。吉剧振兴工程深入推进。召开了吉剧振兴工程座谈会,通过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了16个吉剧项目。成立了吉剧音乐创编室;创排了现代吉剧《吴亚琴》;吉剧《关东草》入围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创新舞台艺术发展模式,投拍的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在长首映并荣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吉剧影片《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在国内外发行后吉剧影片又一次登上全国性平台,也是吉剧影片首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为戏曲界赢得了荣誉。舞台艺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吉林省首届交响音乐节、“吉林省第七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等活动,12月2日至9日正在北京举办“吉剧演出周”;京剧《杨靖宇》省内外巡演24场,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获得广泛赞誉。
我省集中成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有哪些?
马少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提升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三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挖掘历史资源和文化特色,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培育特色文化,加强长白山文化建设,发掘历史文献资料,提升白山松水生态文化、黑土地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吉林文化走出去;五是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完善现代文化市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记者:“十三五”是吉林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能不能谈一谈我们省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计划和举措?
马少红:以吉剧振兴为抓手,通过振兴吉剧、提升吉歌,促进京剧、评剧、话剧、交响乐、民乐、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发展,扎实抓好“双赢工程”,进一步做好精品创排工作,真正做到出戏、出人才、出效益。做好省直文艺院团和剧场公益性及低票价演出工作。积极引导国有文艺院团转变发展方式,面向大众、面向商演市场,转型发展;积极扶持民营演艺团组发展,有效引导高校演艺资源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积极扶持社区、农村文化大院等草根演艺团组发展,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以推动城乡居民文化工程建设为抓手,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目标要求,遵循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把公共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城乡基层倾斜。继续做好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建设等文化惠民项目。重点抓好面向城乡基层群众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继续抓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培育好“农民文化节”和“市民文化节”两大群众文化活动。
记者:按照我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格局,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如何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策略,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
马少红:长春地区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通化和白山等地重点发展以松花石为主,以长白石、集黄玉为辅的玉石类特色产业;吉林、延边、长白山等地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类产业;松原、白城等地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辽源、四平重点发展艺术培训、工艺美术等优势文化产业。依托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宇平旅游纪念品产业园等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为我省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孵化平台,整合小微文化企业,推动我省特色文化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升级。进一步强化品牌理念,全面落实品牌战略。对我省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类文化产业,以品牌战略为发展核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对我省动漫游戏、艺术培训、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以品牌战略为切入口,积极开拓发展空间,占领发展市场。借助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教育、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原创能力和科技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品牌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陈杉